爱因斯坦|曹天元谈1905:又一个大“奇迹年”( 四 )


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有许多 。首先当然是现代科学的高度发达,各个领域已经是如此的细化,以致一个人穷尽一生,能够研究透一个分支中的某个具体问题已经很不容易,更谈不上同时在几个方向上取得颠覆性的成就 。
其次,专业科学家的数量发生了几何级的增长,导致“科学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 。在1905年,狭义相对论诞生的条件其实已经非常成熟了,提出这个理论并不需要太高明的才华 。假如爱因斯坦当时面临的是如今这样庞大的研究者群体,他是否还能第一个提出狭义相对论,那就不好说了 。
最后,如今的研究早已不是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完成的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数目庞大,资金动辄上千万,这不是一个人所能做到的 。比如前一阵发现的希格斯玻色子,为了证实这个东西,光建造加速器就是四十亿美元,别说个人,哪怕是一个国家都承受不起,只得展开合作 。事实上,今天的教授与其说是研究者,不如说是团队项目经理,像爱因斯坦那种个人作坊式的研究不能说没有,但可以说数量极少,而且绝不会出现在最基础、最热门的领域里 。
【爱因斯坦|曹天元谈1905:又一个大“奇迹年”】所以说,未来要再出一个爱因斯坦那样的人物,难度恐怕不小 。即使有,那也应该是以团队领导者的角色出现,而不是个人研究者 。这就像在现代战争中,再想要出现以个人武勇而闻名的将军,似乎也不大可能 。这本身就说明科学已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我个人觉得无需为此惋惜 。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可以为科学史增添传奇色彩,但科学的魅力,终究还是根植于它的理论之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