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29年陈寅恪称中国学术水平比日本差很多

其实对现状的不满哪个时候都有 , 比如陈寅恪在1929年就写过一篇文章 , 说中国现在的学术水平很差 , 比日本差很多 。但是我们现在看起来 , 那个年代倒可能是最好的 。
原题:胡文辉谈民国学术圈
“民国范儿”现在是个很流行的词 , 一谈到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 , 就不由自主地带着仰望的态度 。胡文辉先生所著的《现代学林点将录》 , 对民国以来的人文学者的成就均有评骘 , 在他看来 , “民国范儿”对一般人来说 , 更具有文化启蒙的意义;而从学术、历史的角度看民国学人 , 还是平视为好 。
在您看来 , 与现在国内的学术界相比 , 民国学术界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说水准高于现在 , 其优秀之处表现在哪里?
胡文辉:因为学术背景的原因 , 从古代一路传下来的学术传统在民国时并没有中断;同时 , 民国学人很多接受了西方的教育 , 甚至他们接受西方的教育比我们现在更直接 。我们现在一般要读完本科才会去美国继续深造 , 而民国的很多学人可能在高中时期就出国了 , 接受的东西也比我们直接 。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这两方面的因素 , 至于其他的 , 倒不一定是他们的特别之处 , 比如有天赋的人、勤奋的人 , 什么时候都有 。
我在《现代学林点将录》的“凡例”中曾说过:民国以来的中国学术 , 一方面趋新求变 , 方法多取经西方;但另一方面 , 由于本土学术传统及学术资源的潜在制约 , 在研究领域上 , 仍不能不以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为重心 。故这一时期最具水准与成绩的学问 , 始终以中国领域为绝对主流;而在中国领域之内 , 又始终以广义的史学为绝对主流 。易言之 , 是以“文史之学” , 也即所谓“国学”最为发达 。这算是我对民国学术的总体看法 。
还有一个因素 。那个时代处于现代学术建立的开创期 。我曾说过 , 那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创世纪” 。那些学人受西方学术规范的影响 , 在本土创立了一套新的学术规范 , 在这种条件、环境下 , 肯定能贡献更多 。用现在的话说 , 那时的学术什么都是空白的 , 所以他们无论做什么似乎都可以填补空白 。现在要想填补空白就很难了 。
现在一谈到民国知识分子 , 就有种仰之弥高的调子 , 这是不是合理呢?
胡文辉:我们对现在的学术状况不满意 , 所以会觉得以前的好 , 这是一种自然的心理 。古人所谓“凡人之情 , 重古而贱今”嘛 。很多学者在回忆民国的老师时 , 总是一种仰望的态度 , 很容易有把那个时代神化的倾向 。其实对现状的不满哪个时候都有 , 比如陈寅恪在1929年就写过一篇文章 , 说中国现在的学术水平很差 , 比日本差很多 。但是我们现在看起来 , 那个年代倒可能是最好的 。(当时的学界 , 也许某个学者并不比日本的差 , 但是日本十九世纪就学习西方 , 现代的学术建设比中国早 。所以当时陈寅恪会那样说 。)
我们现在的情况也不是一无是处 , 现在看起来当然有很多问题 , 但如果过几十年再看 , 现在一些好的东西会慢慢浮现出来 , 只不过现在信息太杂乱 , 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 , 不容易分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