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29年陈寅恪称中国学术水平比日本差很多( 四 )


民国时期 , 胡适、陈寅恪这些影响最大的学人 , 在国外学习之后 , 回国还是做中国的学问 , 树立出了典范 。直接将西学引入中国的也有 , 比如严复 , 但是严复的影响主要不是在学术界 , 而是思想界 , 他是以翻译为主 。
但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 现在很红的一些人 , 就是立足于翻译西学 。刘小枫、甘阳、秋风、邓正来等学者 , 他们翻译的东西虽然不一样 , 但是都因为有翻译这个背景 , 所以在学界的影响非常大 , 反而是他们自己的学术研究有多少成就 , 显得不那么重要 。所以我感觉 , 现在直接译介西学的学者 , 比民国的时候影响来得大 。民国时从事翻译的学者也很多 , 但是翻译归翻译 , 要树立学术地位 , 还是要靠自己本身的研究 , 可以用西方的治学方法 , 但是领域、材料都是中国的 , 这样才能发挥长处 。现在则不然 , 只要是搞西学的 , 在学术界就会有特别的影响力 , 甘阳就是典型 , 刘东也是(当然 , 我不懂外文 , 阅读西方著作 , 完全是受惠于翻译 , 我个人很感谢搞翻译工作的人 。这里我说的是目前学术界的风气) 。也许可以说 , 现在的学术界 , 比起民国的时候 , 学统已经断了 , 少了自信力 , 所以只能跟着西方人的后面跑 。甚至于中国人最有优势的领域 , 也要跟着西方的汉学家跑 。
相对来说 , 现代大陆的学人 , 我觉得达到第一流的 , 比如列入《现代学林点将录》的裘锡圭、汪宁生等几位 , 从事的领域都是相对比较冷僻的 , 更接近绝学 , 在学术界的影响很受限制 。海外的余英时、许倬云先生有西方学术背景 , 汲取了很多外面的东西 , 但传统的素养也很深 , 自己做的东西也很好 , 同时“能量”也很大 , 在学术界造成很大的影响 , 这样的学者我觉得在大陆应当没有 。余、许两位应该更多保留了民国学者的风范 。如果大陆有他们的话 , 就会形成一个重心 。
具体对“民国范儿”这个词 , 您怎么看?
胡文辉:我觉得陈丹青说的“民国范儿” , 对一般人来说 , 能起到一个文化启蒙的作用 , 还可以说是对当下现状的一种批判 , 从这个角度 , 可以理解;但从学术角度看 , 从实事求是的角度看 , 民国学术圈肯定也有很多问题 , 何况那是一个战乱的时期 。我们现在把民国的知识分子说得那么神 , 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 , 几个运动下来 , 几乎所有人都抵挡不住 。苏联在斯大林统治时期 , 还是出了很多文化上的大家 , 可是中国就几乎没有 , 这个余英时先生已指出过 。当然 , 这跟中国的政治作风有关 , 苏联更倾向于通过秘密警察 , 中国则倾向于通过群众运动 , 思想改造此起彼伏 。不知道该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民国范儿”再厉害 , 也经不住几次运动 , 经不住思想改造 , 经不住反右 。
我以前写过一篇小文章 , 标题是《怀念贼》 , 从“民国范儿”这个角度看起来 , 意思就是 , 当年的土匪、强盗也有“民国范儿” 。结尾我说:现在许多人动辄怀念过去的大学 , 过去的教授 , 过去的知识分子 , 在这个为了抢一点东西就拍头斩手的年代 , 我们是不是也该怀念过去的贼呢?总之嘛 , 讲“民国范儿”无伤大雅 , 但应当保持一点分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