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内瑞拉总统|后“查韦斯时代”委内瑞拉如何救赎( 二 )


查韦斯与美国
3月5日查韦斯去世后 , 国内媒体形容他时用得最多的短语是“反美斗士” 。但西方媒体对他的定性多是“民粹主义者”、“反资本主义者”等 , 在谈及他和美国的关系时 , 描述得比较明确、具体 , 如他经常抨击他口中的“美帝国” , 与美国的敌国为伍 , 组织地区性联盟挑战美国外交政策等等 。“反美斗士”这个用语有两个问题 。首先 , “反美”是个笼统的概念 , 反对美国一些具体外交政策可以叫“反美” , 对美国深恶痛绝乃至恨不得断绝外交联系、老死不相往来 , 也可以叫“反美” 。例如 , 让一位国内评论者感到“离奇”的是 , 以“反美斗士”自居的查韦斯竟然将委内瑞拉所产原油的三分之二出口到美国 。然而 , 之所以有此“离奇” , 只不过因为这位评论者倾向于从后一种极端情况来理解查韦斯的“反美”而已 。而事实上 , 只需稍微考察历史就知道 , 即使在美委两国关系最紧张的时期 , 其双边经贸关系一直保持正常 。
其次 , “斗士”这个词给人的感觉 , 往往是带有攻击性的、未受到威胁而主动挑衅对方的 , 是刻意、冲动甚至盲目的 。这也容易让人将查韦斯与有这些特征的人相提并论 , 例如有论者称他和古巴的卡斯特罗、朝鲜的金正日、伊朗的艾哈迈迪-内贾德是“反美四斗士” 。但世界并不非黑即白地分成“亲美”与“反美”两块 , 这四国的内部体制千差万别 , 其与美国也各有一段独特的恩怨史 , 将具体的历史背景抽离会造成错觉 。
因此很有必要重新考察查韦斯与美国交恶的历史 , 甚至更久远的美委关系史 。委内瑞拉是加勒比海沿岸油气资源丰富的小国 , 1958年之后建立起稳定的代议制民主 , 以美国为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 , 历届政府也奉行亲美政策 。20世纪早期委内瑞拉发现油田后 , 其独裁者胡安·戈麦斯就曾将石油开采权益授予欧美石油公司 。20世纪90年代初实行“石油开放”政策后 , 其国内很多中下阶层认为石油产业被国际大公司把持 , 石油利益未能惠及民众 。这是不是一种不合理的安排?有没有更好的方式?那涉及太复杂的问题 。但这种不满而要求改变的情绪是真实而普遍的 。
查韦斯在1992年试图以政变夺权时 , 就将“摆脱美国干涉”作为政变目标之一 。政变失败后他被捕入狱两年 , 后得到特赦 。1998年竞选总统时 , 承诺改变石油政策也是他的主要竞选纲领之一 。竞选中 , 他批评委内瑞拉国有石油公司已成为“国中之国” , 石油收入未能转化为民众福祉 。对于委内瑞拉的穷人来说 , 查韦斯是一个难得的出身于本阶层的候选人 。他的主张迎合了底层那种普遍的情绪 , 当然他是在故意迎合 。他以高得票率当选后 , 即实施石油国有化进程 , 提高外国石油公司的开采使用费 , 导致了美国的不满 。
但石油政策毕竟属于一国主权范围内可以自决的事项 , 而且查韦斯上台之初 , 在外交领域对美国并无主动挑衅之举 。相反 , 他相当重视委美关系 , 1999年初刚一上任 , 就马上访美 , 会见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 , 而且在两年里四次访问美国 。直到2002年之前 , 美委两国高层一直往来频繁 。但从2001年小布什继任美国总统后 , 查韦斯对该政府对外政策的批评增多 。此外 , 与古巴走近 , 在9·11事件后批评美国轰炸阿富汗等 , 都让两国关系变得紧张 。尤其是后者 , 因为小布什政府在9·11之后奉行一种“非友即敌”的思路 。但最终导致两国彻底交恶的是2002年4月的委内瑞拉政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