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内瑞拉总统|后“查韦斯时代”委内瑞拉如何救赎( 三 )


2002年4月发生了针对查韦斯的仅持续两天的短命政变 , 很多内幕现在依然是谜 。查韦斯在被短暂囚禁后 , 被忠于他的部队解救 , 政变的失败受到了首都加拉加斯贫民的欢迎 。查韦斯宣称美国介入了政变 , 但美国否认 。历史上久受军人独裁之苦的拉美各国已达成共识 , 反对以任何理由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 。但小布什政府在政变当日便表态支持临时政府 , 政变期间美国驻委大使两度会见被政变者推上台的、替代查韦斯的全国总商会主席卡尔莫纳 。这是导致美委关系破裂的最重要原因 。很难想象任何一国政府面对如此明显的敌意举动会无动于衷 。查韦斯的行为 , 无论是改变石油政策、实施美国不赞同的经济社会改革还是批评美国对外政策 , 在性质的严重程度上 , 都无法同美国在政变后迅速支持政变者的举动相提并论 。因此可以说 , 美委关系恶化不完全是查韦斯实施的特定政策的结果 , 相反 , 小布什政府要负相当一部分责任 。
2002年政变是两国关系彻底恶化、高层互访停止的导火索 , 其顶点是2008年9月两国相互驱逐大使 。事实上 , 查韦斯一些最激烈的抨击美国的言论 , 如在联大会议上称小布什为“恶魔” , 也是在那之后发生的 。但2008年奥巴马竞选获胜后两国关系走出冰冻 。两国总统2009年4月在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握手 , 并于该年7月恢复互派大使 。但小布什时期美国政府及主流媒体对查韦斯的激烈批评 , 也大大损害了他在全球范围内的声誉 , 这一点在奥巴马时代有所改变 。
委美关系是小布什时代决定委内瑞拉国内政局的重要因素 , 查韦斯的激烈态度是9·11之后小布什政府单边主义和强硬主义的对应物 , 但这一因素已经减弱 。而且无论当时双方如何交恶 , 经贸往来依然正常 。新总统马杜罗被视为务实者 , 奥巴马政府对委内瑞拉也频频伸出橄榄枝 。美国即使想孤立委内瑞拉 , 在拉美也是应者寥寥 , 所以双方有望重新实现一种稳定和平的新关系 。
民粹主义的未来
《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1999年在和查韦斯长谈后写道 , 他挥之不去的感觉是刚才不是和查韦斯一个人 , 而是和两个人对话 。某国内媒体的翻译是:“其中一个人获得了天赐良机 , 要改变命运而拯救他的国家于危难;而另一个 , 则是注定在历史上留下独裁暴君之名的妄想狂 。”后半句的翻译不太合理 , 笔者译为“而另一个 , 则是又一个可能在历史上留下暴君之名的空想者” 。“又一个”这个关键词在原译中失去了 , 让马尔克斯之语失去不少历史韵味 。
拉美被历史学家和政治学者视为一块独特的大陆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写道:“一旦到了南美洲之后 , 就没有人能够抗拒该地区的影响力 , 尤其如果一开始就接触到巴西人的话 。那些国家最显著的现象并非与日俱增的财富严重不均 , 而是统治阶级和知识阶层——亦即访问学者所接触的对象——与一般百姓之间的巨大隔阂 。当地的学术人士多半来自生活优越或家世‘良好’的白人家庭……他们以第三世界常见的方式 , 在自己的大陆共同构成一个最稀薄的社会阶层……却与肤色较深、较缺乏良好关系的拉美人所居住的世界泾渭分明 。”
严重的贫富分化、因历史或制度原因形成的阶层隔阂 , 以及经济上对美国的巨大依赖 , 在拉美形成了民粹主义的丰富土壤 , 而查韦斯主义则是其最新的一个仍在发展变化之中的变种 。马尔克斯在说那句话时 , 他肯定想到了拉美大陆上曾经出现的其他民粹主义者 , 例如阿根廷的庇隆等人 。也因为此 , 马尔克斯的话把查韦斯与拉美更广泛的政治谱系联系在了一起 。不论是出于自己的执政利益还是真诚的信仰 , 这些民粹主义领导人试图改变自身所处的社会 , 奉行面向下层的权力与财富的再分配 , 最终却造成权力的不断集中乃至成为独裁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