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未恢复英国曾有的辉煌地位

撒切尔逆转了英国实力不断下滑的趋势,但并未恢复英国在世界上、甚至在欧洲曾有的辉煌地位 。
一场迟来的谢幕
4月7日,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逝世的消息突然被宣布,舆论界顿时重新燃起了一轮讨论她的生平、事业以及政策与思想遗产的热潮 。同时,对于那些不太关注国际事务的人们来说,这则消息也显得有点奇怪 。因为在有些人的印象中,她似乎是很早以前就已不在人世 。这样的错觉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从1990年开始,她不仅退出了政坛,而且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公共视野,不再发出声音也不再受人关注 。不管曾经多么辉煌,她似乎属于一个已经过去的世界,今天的世界面临着许多复杂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
1990年她下台时的世界,与今天截然不同 。当时苏联仍未解体,德国仍未统一,欧洲的一体化和单一货币并不是板上钉钉的趋势,虽然“冷战”看起来是逐渐走向终结了,但没有人能确保在那之后是一段长久繁荣、全球化与科技进步的时期 。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阿拉伯世界依然沉静如水,没有人能预计到恐怖主义组织后来所挑起的声浪,以及21世纪之初的新战争 。中国也走向不太明朗,几乎没有人可以预料到其今天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但在今天的世界里,一切都变了,吸引全球公众目光的是9·11事件之后世界秩序的巨变、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 。撒切尔夫人的执政理念与思想观点,对于今天的世界是否仍然有意义?
也许撒切尔夫人去世后全球各地热烈的回忆、总结、探讨、思考甚至争论,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尤其是在中国,她去世的消息一经宣布,就在微博等平台上激起了一场小风暴 。除了表示哀悼的小蜡烛外,还有人回顾她的功绩,引用她的名言警句,或者发起更深层次的政策讨论 。在很大程度上,这有一种“借他人之酒浇胸中块垒”的意味 。在很多人心目中,她代表着一个光辉灿烂的近乎完美的形象:“铁娘子”、“冷战”的胜利者、不屈不挠的改革者、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者、自由市场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以及决不妥协的国家利益捍卫者 。她不仅赢得了一场战争,而且实现了经济繁荣,挽救了英国的尊严与荣誉 。
更近距离的考察
当然,事实上,如同所有历史人物那样,撒切尔夫人并不是那么完美无缺 。一些英国评论家称,英国历史上惯于出产在国外的声誉比在国内高的政治家,丘吉尔和撒切尔夫人都是如此 。她的形象在英国仍然充满争议 。虽然没有人会质疑她对英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结构的根本性改造,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这些改革的后果 。批评者认为她制造了更严重的贫富差距与社会鸿沟,破坏了平等的社会氛围 。她去世后不少媒体打出“她分裂了一个国家”的大标题,甚至在局部地区出现对她死亡的庆祝活动,参与者主要是她当年推行的改革中的受损者 。
与此同时,当我们凑得更近地去考察她的政绩时,很多原本明确无误的结论又变得模糊起来:例如,1982年与阿根廷的马岛战争无论从军事还是地缘政治上来看都接近于一场赌博,而赌博成功的回报是她的政治胜利和国内的高支持率,这又为她推行改变现状的经济社会改革创造了条件,而这一切的前提似乎是不稳固的——假如那场战争失败又会如何?
在经济政策上,她成功地使英国经济走出“滞胀”状态,一度在经济增长率和生产率增速方面超过了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维持了5%以下的低通货膨胀,让英国摆脱暮气沉沉的衰落帝国的形象 。但她任职期间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失业率问题,而且在她辞职的1990年,通货膨胀重新攀升到10%以上,英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虽然几年后便复苏,但这能否归为她的功劳?从很多方面看,她的经济政策的效果是成功的,但似乎也并没有那么的神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