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未恢复英国曾有的辉煌地位( 三 )


撒切尔夫人奉行的是一种更加直截了当的哈耶克的学说,她认为公共部门是不具生产性的,不创造财富的,相反,它是对财富创造部门和纳税人构成了一种负担,因此必须被缩小 。而且当时英国负责公用事业的国有企业也的确管理不善、效率极低,撒切尔夫人相继对电气、供气、供电和供水企业进行了私有化 。私有化改善了一些企业的经营状况,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自然垄断行业的私有化也产生了问题,如价格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下降,这方面至今依然存在着争议 。同时私有化政策也伴随着英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采矿等产业大大衰落,伴随着金融领域管制的放松,英国的经济重心向着金融等高端服务业的方向转移,这使伦敦金融城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同时私有化政策也与英国经济创新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 。
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撒切尔夫人主导了大规模的思路转变,她接受从美国开始流行的弗里德曼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货币主义学说,放弃“大萧条”之后开始流行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转向“供应管理” 。她大大改变了英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路,将政府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确定为价格的稳定和对通货膨胀的控制,而不再以刺激需求或者降低失业率作为目标 。这样做的理论基础是弗里德曼的学说,他有一句名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
应该说撒切尔夫人实行货币主义试验的效果并没有她预想的那么好,她所领导的经济政策团队也未将严格的货币主义理论贯彻始终 。一开始撒切尔政府将广义货币M3作为货币增长标的,但在实行过程中却发现M3的实际增长率大幅超过了预计的控制目标 。为了控制货币供应而实行的提高利率政策还造成英镑坚挺,损害出口并造成失业率剧增,失业人口在1980年底增加到200万 。但当党内外都有人士呼吁进行“180度转弯”时,她却对保守党人说出一句名言:“你们如果愿意就掉头吧,但本夫人绝不掉头 。”
在预算政策的辅助下,英国在1981年挺过了经济衰退 。但同时撒切尔夫人也修正了对货币主义信条的严格遵守,到1985年宣布停止以M3作为标的,当时英国也已进入经济繁荣期 。当时的财政大臣尼格尔·劳森对此功不可没 。不过,劳森试图以钉住西德马克的汇率政策来为国内反通胀目标提供稳定性,并试图加入欧洲汇率机制,在这方面他和撒切尔夫人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矛盾,导致他在1989年的辞职 。
撒切尔夫人在人头税和汇率等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导致她在党内遭到越来越强烈的反对,她也在一年后被迫下台 。应该说撒切尔夫人奉行货币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虽然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神奇效果,但总体的经济成绩还是不错的 。
在“福利国家”的改革方面,撒切尔削减财政开支,强调个人责任与义务,将“普遍性原则”改为“选择性原则”,将市场竞争引入医疗服务,改革过去完全免费的医疗健康服务,让患者也承担一定比例的费用 。同时让国家卫生部门从管理者改为医疗服务购买者,增强医疗机构自主权 。住房方面实行公房私有化政策,大量出售政府公房,通过优惠条件鼓励私人购买住房 。福利制度改革的总思路是将福利给予最需要的人群,提高市场的配置效率,将政府的作用转变为有选择地提高优质服务 。
有的评论者认为撒切尔夫人试图“埋葬”福利国家,事实也许没有那么极端 。在她执政时期,福利开支并没有下降,只是占财政支出比例的增速下降了 。而且她从来也没有试图从根本上拆毁英国福利制度的支柱,如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 。经过改革之后,英国“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依然存在,并没有降低到美国那样低的程度——美国在奥巴马政府推出医保改革方案后出现了激烈争论,但英国的全民医保一直存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