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文|宋子文:试图从泥潭里起飞

蒋几乎没有在日记中提过宋子文的家庭情况 。一提到他大部分都是不满:向宋子文要钱,他不给;让宋子文做事,他有自己的主见 。他们的性格冲突非常严重,都个性强烈 。
宋子文|宋子文:试图从泥潭里起飞
文章图片
宋子文
1944年12月, 宋子文就任代理行政院院长,登上了个人政治生涯的顶峰 。两周之后,他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在“中国的宋子文”标题下面写着一句话:“通往胜利的路是艰难的” 。封面文章指出:“宋子文出任行政院院长对于中国人民和世界友人都预示着新希望” 。
然而,“新希望”终究破灭 。仅仅三年不到,宋子文即被迫辞去行政院院长一职,结束了对中国政治的全局性影响 。至1949年从广东省主席的位置上退下,这位在近代外交、经济领域都绕不过去的历史人物30年的从政生涯画上了句号 。
宋子文的名字总是与“四大家族”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定意义上,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就是“蒋家王朝”的代名词 。宋子文与蒋介石的关系究竟如何?他的仕途起伏与人际变故与转折的时代有着怎样的关系?随着更多史料浮出水面,宋子文人生的诸多细节愈加清晰 。
目前对胡佛研究院所藏宋子文档案的研究已经进行至1943年,而“1943年到1949年间宋子文与外方往来的电报,中英文对照共计142万字,即将出版” 。日前在复旦大学召开的“现状与未来:档案典藏机构与近代人物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宋子文研究权威吴景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
这批函电所涉时代正是二战后期到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覆亡、退守台湾之时 。新的国际秩序开始构建,中国的政治格局也为之一新,作为处在历史风口浪尖的重要人物,宋子文档案是那段历史挥之不去的侧影 。
在对失败的解释中,时代与体制的局限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因素,对于宋子文而言亦是如此 。“泥潭上起飞是不可能的 。国民党体制上的现代性缺失,使他跌跌撞撞” 。这是吴景平的解读 。“战争期间积累了过多的问题 。这是超越他们任何人个人能力的,当时每个人都能看出问题所在,可谁都解决不了 。”
蒋宋难容
1943年,随着中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凸显,加上宋子文对美国政治的深刻了解和高超技巧的运用,当时的中国外交顺风顺水 。年末,代表中国签订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美租借协定》等条约的宋子文凯旋回国 。他为蒋介石带来的不仅是高达5亿美元的援助,还有从罗斯福总统特别助理霍普金斯处获得的召回史迪威将军的承诺 。
蒋介石终于可以摆脱美国派驻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了 。因为对中国军队领导权的争执所引发的一系列矛盾,蒋介石对史迪威一度大为光火 。
宋子文没有想到,自己以“万分努力,万分忍耐”攻破了白宫的堡垒,却在自家门前遭遇尴尬 。得知自己将被召回,史迪威赶忙跑去向蒋介石认错 。最终,蒋介石撤回了请美国召回史迪威的决定 。最高领导人态度突变,让宋子文之前的苦心部署付诸东流 。“我再也不会为你做美国的工作了 。”“你给我滚!”两人在蒋介石官邸里的激烈争吵被记录在侍卫的日记中:“委座摔破饭碗,大怒不已,近年来罕见之事 。”
“蒋介石从来没有在日记中如此系统地描述过一件事情,但对这次冲突,他的记录连贯而清晰 。”宋子文研究权威吴景平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 。实际上,蒋宋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在《蒋介石日记》中,吴景平不断看到蒋对宋的“幼稚”、“顽固”之类的评语 。与对孔祥熙不同,他对与宋子文的亲情及家庭交往等的描述,几乎是一片空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