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文|宋子文:试图从泥潭里起飞( 三 )


“局外人”
宋子文于1944年再度复出,重新主持外交事务 。在他背后,是一个走到十字路口的国家、历经煎熬的人民 。
年终,他又在国民党内的支持与美国的赞许声中,出任行政院代理院长 。无限风光背后是内心的苍凉 。早在抗战时期,对于国民党整个体制的运作他早已悲观;在国共关系上,他与蒋介石也有太多分歧 。在“宋档”中,吴景平看到了他给杨门的信件 。其中,“宋子文提到自己想要尽快辞去这份工作 。他认为做这件事情一点意义没有,但也无可奈何 。”
在1946年春的一批宋档中,有一份长达七八十页的文件,全部为英文资料加上一些照片 。这些文件具体标明了中国应向日本提出的大批索赔项目,锁定了应从日本运回中国的具体每一件设备,且均注明对应的具体地点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光复接收内容在宋档中颇多 。“中国政府接收具体哪些机构,这些机构位于何地,在当时都有明确的记录 。” 吴景平介绍说 。“然而,因为内战全面爆发,中国也没有朝着落实索赔与接收方案的方向走 。”
1945年,内战爆发,宋子文的人生也由此拐了一个大弯 。当他意识到外蒙古独立已成定局,当即坚辞外交部长 。
回到重庆后的宋子文将整顿经济秩序作为他行政院院长的工作重心 。当内战全面爆发,国统区财政失控,加之蒋介石催要内战军费,两相夹逼,宋子文已是回天乏力,终于在1947年3月1日辞去行政院院长之职 。
“宋子文在政治上的全局性影响,到此画上了句号 。”吴景平说 。“步履艰迟,由左右扶等车厢,面部疲惫之态,若大病初愈 。” 这是当年《申报》采访人员对他退场状态的记录 。
【宋子文|宋子文:试图从泥潭里起飞】30年间,在内政外交的沉浮,外长、财长、央行总裁、院长外加“两朝国舅” 。生于乱世的显贵之家,接受西方教育,嵌入家国一体的人际关系,身系国家政局要害 。即便如此,时代转折,体制掣肘,宋子文也不过是一叶飘荡的小舟 。
1953年,因为长期滞留美国不归,他的名字出现在被开除党籍的名单前列 。从此,宋子文始终自称是中国政治的“局外人”,即便去台湾探望故旧,也是保持私密 。“先父生前,不少故旧属僚都要他写下自己的回忆,并对一些不切实际的指责作出辩驳,但是他都拒绝了 。他常说:‘让历史去评判吧’ 。”宋子文长女冯宋琼颐在《宋子文与他的时代》前言中如是写道 。
对话
档案中寻找历史的真实
作为复旦大学与胡佛研究院宋子文档案研究项目的主持人,吴景平以历史规律与潮流的视角审视宋子文
基于1970年代宋家送入胡佛研究院的宋子文档案,复旦大学与胡佛研究院的深度合作于2004年展开 。
合作项目主持者吴景平及其团队每年到世界各国的档案馆,对中国近代人物的档案进行研究、摘录 。至今,关于这项研究的中文研究专著已达十多部,对宋子文档案的整理出版已进行至1943年 。接下来,除了将要出版宋子文往来函电之外,复旦大学还将用全彩扫描方式将“宋档”做成数据库,并向研究者开放 。
第一财经日报:宋子文档案归入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缘于怎样的契机?
吴景平:1971年,宋子文去世之后,各方都非常关注宋子文档案的去向 。除了胡佛研究院之外,其他有一些大学、研究中心想要获得这批档案 。虽然当时宋子文是定居在纽约的,但旧金山对他本人也有特殊意义 。1945年,中国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宋子文当时是中国代表团团长 。他的三弟宋子安也是定居在旧金山 。冯宋琼颐认为旧金山对宋子文有特殊意义,另外就是这个地方华人华侨比较多,宋档放在这里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