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胡适:没个人自由 民主不可能真实建立( 二 )
胡适认为,知识分子为了更好地参与社会,就必须首先使自己的人格独立于社会 。这便是他所宣扬的“易卜生主义”——“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 。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 。”
1918年6月,《新青年》要出“易卜生专号” 。胡适与罗家伦合译了剧本《娜拉》(今译《玩偶之家》),他又专门写了《易卜生主义》一篇论文 。
这篇文章在青年中影响力巨大,被誉为“个性解放”的宣言书 。胡适认为:“社会的改造不是一天早上大家睡醒时世界忽然改良了,须自个人‘不苟同’做起 。”
胡适认为,个人常常受到社会的压迫,“社会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摧折个人的个性,不使他自由发展” 。而人性的光辉就在面对社会、群体的压力,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并为自己的一切言行负责 。他认为所谓独立的个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第一,须使个人有自由意志;第二,须使个人担干系、负责任 。”胡适后来办各种杂志,编辑稿件都不改一个字,写作者也都用原名而不用笔名,包括他自己 。
胡适终生推崇易卜生在《国民之敌》中塑造的斯铎曼医生,一个孤独的、不畏世俗、敢说真话的“国民之敌” 。他始终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劝慰青年 。1930年,在《介绍自己的思想》一文中胡适宣称:“世上最强有力的人就是那最孤立的人!”
胡适的“健全的个人主义”试图去解决个人自由与国家、民族利益的关系——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借助于这种立场的转换,胡适就得以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解释“五四”的口号 。他认为,民主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千言万语,归根只有一句话,就是承认人人各有其价值,人人都应该可以自由发展的生活方式 。”
因此,他也就将独立个人和政治国家的主从关系反转了过来 。个人独立与自由是一个健全国家的前提 。这样,他就有理由重新摆正一个自由知识分子与政治组织的关系,政府不能要求个体的绝对忠诚;而个人又是高于政府之上,政府只能要求他的才能却不能要求他的思想 。
【胡适|胡适:没个人自由 民主不可能真实建立】然而胡适所处的时代,国无宁日,战乱频仍,民族救亡的压力不曾给人以喘息之机 。个人与国家之间常常处于紧张关系 。胡适一生演讲无数,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句子恐怕就是,“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自己铸造成器” 。这是他对青年的期望,也是自己内心的独白,是他认为解决所有个人困惑的最后的那颗“定心丸” 。
推荐阅读
- 卖家|亚马逊旺季最晚入仓时间已公布!卖家:然而没货
-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当禁止
- 平价零售|平价零售悄然走红,"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 菜市场|超市菜市场 办年货个人防护要注意
- 快递公司|没人“送货上门”了,派费却涨了?快递员抱怨不赚钱,钱去哪了
- 恕我直言|“恕我直言,应该没人能驾驭的了这件衣服,哈哈哈哈哈太好笑了”
- 返现|淘宝“好评返现”没了
- 过节|跟马云有过节的4个人,有3个来自腾讯,还有一个请客唯独不请马云
- 泄露|松下称黑客在网络攻击中获取了求职者的个人资料
- Log4j|2021 网络攻击同比增长 50%,Log4j 漏洞“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