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饥荒年农民久饿后突然猛吃被撑死( 二 )


吃食堂
“吃食堂”是大跃进、人民公社的重要内容 。最高层为此进行过长达数年的激烈讨论、争论甚至斗争,一些人因主张解散食堂被打成“右倾”,影响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
“吃食堂”与后来的“大饥荒”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许多人的生与死,都与此有关 。梁书香是个小而又小的人物,但她的“底层”细致回忆,反映了这种决定的荒诞 。吃食堂首先要把各家各户的粮食全部收走:“粮食一律由公共食堂统一管理,个人家里什么也不准存,就说我们家吧,从吃食堂开始,家中里里外外,连颗耗子吃的粮食都找不见” 。一起吃饭,各家各户都拼命抢占好地盘,每天都有孩子为此打架 。辽南农村,较小的村落也有五六十户、大的有上百户,住得分散,不少户住得离村中心有一二里远,短时间还可以,每天三次要到食堂吃饭,实在受不了 。雨天和风雪天,去吃饭更是个大问题 。家有老人走不动,还要打回去吃,饭菜全都凉透 。如果家有病人,根本无法照顾 。东北农村家家要烧火炕,即使在夏天也得通烟火,以防石板和泥土盘返潮,家家户户就靠一天三顿饭产生的热量给火炕加温 。现在要吃食堂,自家不开火,但火炕仍要特意烧草加温 。农村柴火极缺,所以老百姓说吃公共食堂是“一枪两个眼”,浪费了粮食也浪费了烧草 。食堂的浪费和掌勺者的多分,更不在话下 。
【农民|饥荒年农民久饿后突然猛吃被撑死】1959年秋,梁书香进入新金县第七初级中学 。这所中学是建立在她们公社的农村中学,离家十几里路,每天上下学,她都要跨过4条小河、翻过3个山包、穿过2个村庄 。一天两天,上学放学,一路上她看到地里成熟的庄稼无人收获,壮劳力都去参加各种“会战”了 。
这些政策综合作用的后果就是“大饥荒”,“饥饿记忆”是此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只有经过那种长期饥饿、曾在死亡线上挣扎者,才会有如此真切的记忆 。
大饥荒
1960年春天还没过去,公共食堂就没粮断炊了,这时却叫老百姓自己回家解决吃饭问题 。但问题在于,新粮没下来,百姓家的陈粮早在办食堂时被搜光了,只好到生产队哭天喊地 。生产队干部再次挨家挨户搜查,发现各家确实已无一粒粮食 。终于,只得靠野菜度日 。
有一次上面发了救济粮,但仍不直接发给社员,而是要求食堂做饭 。此时农民深感食堂之弊,深知这一点点“救命粮”只有在自己手中才能救命,只能大骂队长 。队长其实也完全明白,只好把食堂偷偷解散,又怕上边来人不好交代,于是千叮咛万嘱咐,要大家嘴巴严点,对外千万不能说公共食堂不办了,可怜兮兮地说:“大家行行好,千万不要对外声张,别炒了豆大伙吃,砸了锅是我一人的事 。”强调办食堂是上级的指示,自己也没办法 。“听说是上级指示,大家就不敢再说什么,但心里都想不明白,公共食堂明明臭不可闻,为什么非要硬撑着呢?上面怎么就不看看下边的实际情况,非把大家往绝路上逼呢?”
从1960年开始,大饥荒开始在辽南农村蔓延 。秋收完,交上征购粮,队里分到社员手中的是每人每天三两带皮的毛粮 。他们全家四口人,一年分的全部口粮是几十斤苞米、几十斤稻子和一些大豆,这些粮食,一家人即使勒着裤带,也只能吃两个月 。所有人家都是把粮食连皮磨成糠面,再用糠面和上大量的野菜或“人造淀粉”(所谓“人造淀粉”或“人造食品”,就是以往当柴烧的苞米棒子芯、大豆秸、野草经过加工,成为“食品”) 。
1961年的大年初一,50多岁的邻居光棍汉孙究福晚上暴死,因为他用家里的木柜跟别家换了一只兔子一顿吃完,久饿之人突然猛吃被撑死 。村中还有一户人家,男人在1960年生病去世,丢下妻子带着4个孩子,其中一个是几个月的婴儿 。梁书香亲眼看到那个30多岁的寡妇妈掰糠饼子喂婴儿:“那个连牙都没长的遗腹子竟嚼都不嚼,抿抿嘴就吞下去”,“你不能不佩服人的求生本能之强” 。当然,婴儿并未存活,其他几个孩子也接连死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