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行密|唐末五代南吴奠基人杨行密,江南灭孙儒,清口破朱温,第三个主角

唐末诸侯争霸赛这幕史诗大戏的主线是朱温与李克用之争,同时还有些支线剧情,其中之一就是五代十国之一南吴奠基人杨行密的精彩一生 。
杨行密在军事方面的天赋不如李、朱二人,但一生当中先后取得在江南消灭孙儒势力、在淮南清口之战大破鼎盛时期朱温两次伟大胜利,是唐末五代逐鹿天下群雄之中的佼佼者,可以称得上李、朱之后的第三号主角 。与二人不同,杨行密为人宽厚,关注民生,就如隋末窦建德一样是受百姓爱戴的统治者 。
可惜杨行密去世的早,又不像李克用有个好儿子,辛苦打下的基业被权臣篡夺,只能算是南吴—南唐的奠基人,但毕竟曾经保境安民一方,使江南大部分地区免遭战火荼毒,这在五代乱世当中也算是很不错了 。
杨行密|唐末五代南吴奠基人杨行密,江南灭孙儒,清口破朱温,第三个主角
文章图片

(宣州)
【江南灭孙儒】
但孙儒没有给杨行密这个时间,占领扬州后孙儒的目标也是江南 。
这时孙儒已经接受了朱温的招降,同样被任命为大唐淮南节度使,不但攻占了杨行密的老巢庐州,还出兵江南,占领了浙西地区的润州(现江苏镇江)、苏州(现江苏许州,向许女士致敬)、常州 。
杨行密攻占宣州时,当时的宣歙观察使赵锽是朱温的朋友,朱温来信向杨行密索要赵锽,杨行密在袁袭建议下杀了赵锽,还把人头送给了朱温 。但这并没有影响朱温对杨行密的态度,孙儒和朱温势力接壤,而且实力相对强大,无论是从远交近攻的角度考虑,还是联弱抗强的角度考虑,朱温都要支持杨行密借此削弱孙儒 。
于是,从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起,一直到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五月,朱温在北,杨行密在南,两家联合攻打孙儒,杨行密与孙儒在浙西的争夺非常激烈,不少杨行密的将领战死 。当然,朱温主力一直在北方战场,南方这边对孙儒的攻击是牵制性的 。
孙儒也看出来这一点,准备先解决杨行密 。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孙儒调集了全部兵马,在扬州放了一把大火,裹挟扬州百姓渡江南下,这些百姓中老弱者就是孙儒的军粮 。杨行密秘密派遣部队潜入扬州,扑灭了余火,还发放粮食赈济灾民,这个举动让杨行密在江淮地区声望值大增 。
杨行密|唐末五代南吴奠基人杨行密,江南灭孙儒,清口破朱温,第三个主角
文章图片

孙儒本来就是流寇出身,根本没有经营地方的意识,走到哪里劫掠到哪里,“旌旗辎重亘百馀里”,后面不留根据地 。但这样也能爆发强大的战斗力,打得杨行密一路后退,即将兵临宣州城下 。
通过与手下将领召开民主生活会讨论,杨行密定了两条对策,一是不与孙儒硬拼,固守城池,轻骑精锐抄其后路、断其粮道,二是把孙儒劫掠来的百姓送回淮南,既能收拢人心又能让孙儒军犹豫是否要重回淮南 。
果然有效果,孙儒这边大军兵围宣州,杨行密军却偷袭拿下了浙西的常州和润州,孙儒虽然不建设根据地,但仍然需要这些城市提供粮食和物资,这下粮道断绝,又在宣州附近得不到补给,自然就无法持续 。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五月,孙儒军又染上了瘟疫,杨行密冒着大雨出兵攻打,大破孙儒军,孙儒被擒杀 。
此战之后,孙儒原本从北方带来的士兵成了杨行密的补充力量,只有一部分在孙儒部将马殷等人率领下逃到了江西,后来马殷开创了十国之一的南楚 。
杨行密|唐末五代南吴奠基人杨行密,江南灭孙儒,清口破朱温,第三个主角
文章图片

(润州——江苏镇江)
【割据江淮】
击败孙儒后,杨行密眼前豁然开朗,扬州成了无主之地,宣歙是自己的地盘,浙西也有一部分城池被自己占领 。于是,杨行密立刻趁淮南空虚占了扬州,成了名正言顺的淮南节度使,其他地方也没有放弃,分别由自己手下将领镇守,有了一个足以争霸天下的基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