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张国风:《儒林外史》与永乐( 四 )


杜慎卿还说方孝孺“迂而无当”,似乎是在替永乐说话 。其实,历来指责方孝孺“迂而无当”的人很多;可是,指责方孝孺的迂,不等于否定他的忠,更不等于替永乐说话 。
李贽在《续焚书·胡忠安》中写道:、
胡忠安之忠大矣!当永乐在位之二十一年也,犹未放心于建文之逊去,而所托腹心之臣,惟忠安一人 。孰知忠安一日在湖湘,则建文一日得安稳于滇、黔诸山寺耶!留一建文,固无损于事永乐之忠,而反足以结文皇之宠,完君父叔侄之伦 。
显然是一种同情建文的态度 。
儒林外史|张国风:《儒林外史》与永乐
文章图片

《焚书·续焚书校释》
李贽在《续焚书·罗义》中又指责方孝孺的书呆子气:
此卫卒见识胜方正学十倍,人亦何必多读书哉!呜呼!以全盛之天下,金汤之世界,付与讲究《周礼》、精熟《大学衍义》之大学士,不四年而遂败,可畏哉书也!
方苞写过一篇《方正学论》,文中对方孝孺的迂腐,不懂策略颇为不满:
若正学方公之事,吾惑焉,国破君亡,缩剑自裁以无辱可也 。即不幸为逻者得,闭口绝肮,不食而死可也,何故沾沾口舌之间,以致沉先人之宗,而枉及十族哉?
可是,在同一篇文章中,他又攻击永乐:
燕王以盗贼之心,百战而得天下 。
儒林外史|张国风:《儒林外史》与永乐
文章图片

《方苞集》
在《修复双峰书院记》一文中,他又是赞誉靖难之役中的忠良:
当靖难兵起,国乃新造耳,而一时朝士及闾阎之布衣,舍生取义,与日月争光者,不可胜数也 。
杜慎卿说“这人朝服斩于市,不为冤枉的”,是说过了头 。难怪天一评说:“此则太过了 。”然而,杜慎卿时时处处觉得自己是个名士,与众不同,总要表现得比别人高明,讲这种话也不奇怪,所以,卧评说:
慎卿生平一段僻性,已从方正学一段议论中露出圭角 。
耐人寻味的是,《儒林外史》中凡是提及永乐、建文之处,均与情节发展毫不相干,既不是情节发展的结果,也不是情节发展的动力 。
儒林外史|张国风:《儒林外史》与永乐
文章图片

《儒林外史的人间》
全书的基本倾向是批判和否定功名富贵,如果把小说中有关永乐的议论、有关宁王的议论,与《大义觉迷录》中有关永乐、宁王的议论联系起来,再琢磨一下程廷祚《史以正名分论》中关于永乐的议论,便可以明白,对永乐的议论,正是作者对雍正的影射,要害是骨肉相残 。雍正一朝,几乎集中了吴敬梓一生的不幸,他对雍正不会有什么好感 。
由此可见,《儒林外史》中关于永乐的议论文字不是游离于主题的无谓的文字,而是隐蔽得很巧妙的诛心之笔,和全书的基本倾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