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军|古代为什么宁肯发配囚犯当边防军,也不用农民,他们到底害怕什么

【边军|古代为什么宁肯发配囚犯当边防军,也不用农民,他们到底害怕什么】在古装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听到某个官府在审理案件判决时,将某某囚犯发配边疆充军的判词,从这个意义上讲发配边疆充军实际上就是一种刑罚 。
很多人当然会说,古代边疆条件艰苦,并且经常打仗,死亡率高,正常人都不愿意去,所以只能以刑罚的方式让囚犯去边疆服役,加入古代的边防军队 。
边军|古代为什么宁肯发配囚犯当边防军,也不用农民,他们到底害怕什么
文章图片

主要是农民士兵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弓箭和骑马的技艺,同时远征能力较弱,组织机动性无法在短期内培训完成 。
鉴于这种情况,为有效抗击匈奴,汉武帝时期的边防军和远征军主要由职业募兵、匈奴降兵和囚犯组成 。
增加税收
虽然汉武帝时期便已经实际上放弃了征召农民作为边防军的政策,但这一政策从法律上的确定却要延后到王莽新政时期,此后历朝历代便基本延续了这一政策,即以法定形式规定了不再征召农民入边防军,而以刑罚的方式将囚犯补充到边防军中 。
这其中对于官方而言有另外一个好处便在于税收的提升上 。农民作为古代王朝税收的主要来源,一旦作为士兵征召入边军,一方面会使人头税大幅减少,另一方面被征召入伍的农民基本上都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一旦边防战争迟迟未能结束,将导致土地被撂荒,不但使土地税大幅减少,甚至可能因饥荒出现大量流民 。
边军|古代为什么宁肯发配囚犯当边防军,也不用农民,他们到底害怕什么
文章图片

叛乱的潜在因素
古代自古便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即在古代社会,对于县以下的基层社会,皇权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实际上非常薄弱,维持基层正常运转的往往是当地的世家大族,这一点直至近代的清朝都十分明显 。
而一旦将一个地区的农民聚集起来,征召入伍组成军队,相比于地方官府,他们可能更愿意追随世家大族,因此在古代王朝看来,将农民训练成一支打仗的军队莫过于是在培养一支潜在的训练有素的反叛力量 。
边军|古代为什么宁肯发配囚犯当边防军,也不用农民,他们到底害怕什么
文章图片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西汉末期,就发生过一起农民在征召入伍后,在汉朝例行的秋季检阅时,农民士兵跟随当地世家大族发动叛乱的情况 。至此之后,汉朝不仅取消了例行的秋季军事检阅制度,也废止了正规的农民军队征召制度,并一直被后续各个王朝所效仿 。
边军|古代为什么宁肯发配囚犯当边防军,也不用农民,他们到底害怕什么
文章图片

因此无论是发配囚犯充军边疆,还是放弃征召农民,一方面在于外部形势的变化,一方面在于对财政税基的维护,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对潜在威胁的忌惮 。综合来讲,古代的边防军制度,在秦国的扩张政策停止后,其确定下来的大体的中华文明的边界,使后续各个王朝的军事任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由进攻为主,转为防守为主,征兵的目的不在是扩张,而是转为对内部的警惕,以维持王朝的稳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