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对话|云冈研究院院长:把云冈石窟“搬出来”,是多年梦想
"把云冈石窟'搬出来',是我们多年的梦想 。3D打印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引入、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多年梦想实现的机遇 。我们也尝试做了一些大洞窟的复制,比如做了第3窟和第18窟的复制 。像云冈第12窟内保留的1500年前的‘交响乐团’形象是独一无二的,完整体现当时北魏是一个极其开放的时代 。”在展览“大美之颂·云冈石窟——千年记忆与对话”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之际,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说 。
云冈石窟始建于1500多年前,是与莫高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此次在上海展出的第12窟复原窟是浙江大学与云冈石窟研究院合作,历时3年多制作的该窟的可移动3D打印复制版本,这也是这一复原窟首次“移动”来沪 。
文章图片
云冈石窟 细节
此五窟的开凿,掀起了武州山石窟寺建设的热潮 。从北魏文成帝开始,经献文帝、冯太后,到孝文帝迁都,皇家经营约四十年,完成了所有大窟大像的开凿 。同时,云冈附近的鹿野苑石窟、青磁窑石窟、鲁班窑石窟、吴官屯石窟、焦山寺石窟等,也相继完成 。期间,广泛吸收民间资金,王公大臣、各地官吏、善男信女纷纷以个人、家族、邑社等形式参与石窟建造,或建一窟,或造一壁,或捐一龛,或施一躯,遂成就了武州山石窟寺的蔚然大观 。迁都之后,武州山石窟建设仍延续了三十年,直到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六镇起义 。
对话|云冈研究院院长张焯
澎湃新闻:宿白先生在《云冈石窟分期试论》和《平城实力的聚集和‘云冈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等多篇论文中谈及了云岗的分期及各期的艺术特点等问题 。其中,此次宝龙美术馆展出的第12窟(复制窟)为第二期石窟,这一时期以成组的窟出现,可否谈一谈这一时期的组窟问题?有没有相关的记载?
张焯:云冈石窟建设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期间集中了国家的财力,用了70年时间做完的 。我们现在逐渐地通过研究对云冈的开凿过程、方式以及设计有了一定了解 。但这些都是新的研究成果,在此之前并无关于组窟建造的历史文献记载 。
文章图片
云冈石窟
澎湃新闻:展览中第12窟的艺术价值在哪?展览呈现的这一中期石窟与早期(第一期)“昙曜五窟”及后期(第三期)的中小窟相比有哪些不同,起到怎么样的关联?
张焯:你提到的11、12、13窟是一组三窟形式,在云冈中期开始流行 。这一时期多为两个窟为一个组的样式 。我们通过研究后认为,这种样式的设计是西来的样式,即西方设计师对云冈的设计 。比如,第9、10窟,7、8窟,这两组窟中,单个石窟中存在一条中轴线,有两边重复对称、上下分层、左右分段的特点 。我们认为,这种特点是来自罗马 。这其中,除了一个窟具备此特点外,两个组窟也是互相的对应设置 。第9、10窟中,9窟的东壁和10窟的西壁居然是对应的;9窟的西壁和10窟的东壁也是对应的 。这种单个窟内对应,两个窟对应的表象形式只存在于云冈,其它地区的石窟是没有的 。
文章图片
云冈“昙曜五窟”
文章图片
云冈石窟,第18窟
云冈早期是大窟大像 。高僧昙曜大师劝说皇帝把供奉在太庙的祖先形象刻成大像,做成石窟,以此代表北魏王朝的黄土来之有据,并会永远传下去 。但到了中期,一切都变了 。中期的洞窟不再是这种单独的大窟大像,也不是这种原始的穹庐顶、平面马蹄形的洞窟形式,而是变成华丽无比的宫殿型洞窟 。
推荐阅读
- 人工智能|马斯克与马云现场对话,狠狠地给马云上了一课!
- 戴志康|对话互联网早期拓荒者:20年间,Loser、颠覆、繁荣的演化与未来
- 神器|伪造聊天记录?使用这个神器一键生成微信对话,朋友圈都在用
- 罗振宇|俞敏洪对话罗振宇:比知识和学识更重要的,是见识
- 微笑|年轻人自有一套社交语言密码,表情包沟通及标点符号对话
- 理性|半月谈丨恐男厌女?性别议题要对话不要对骂
- 乔布斯|独家|对话沃兹尼亚克:创新是世界新奇有趣的核心
- Kustomer|欧盟将批准 Meta 收购管理客户在线对话软件公司 Kustomer
- 单车|智慧Talk|如何构建智慧的交通基础设施?对话松果出行CTO朱蓝天
- 朱蓝天|智慧Talk|如何构建智慧的交通基础设施?对话松果出行CTO朱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