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刘恒继位时为何不设儿子为太子?不是亲生的?还是另有隐情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 。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这是刘邦在日后回想起自己能够出身草根,却逆袭成为大汉开国皇帝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这一路走来,披荆斩棘,无数忠臣良将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一个崭新的大一统王朝,开创了大汉400多年的基业 。
文章图片
苏联作家米左琴科说:“历史的第一页是从互相猜忌,搞阴谋和耍手腕开始的 。”还有一种可能是刘启母亲窦漪房才貌出众,深得汉文帝喜欢,汉文帝也有心立两人的儿子为太子窦氏为了自己的儿子的太子之位,便用了非常规手段,替儿子扫平了储君继位之路 。
或者只是顺应历史 。汉文帝继位之初拒绝册立太子只是一个形式,以免显得过于心急,引起各方猜疑,就像自己接受皇位前要再三礼让 。这只是继位的程序之一 。
就像朱元璋攻下南京后,李善长率领文武百官奉表劝进:天下需要明君圣主 。朱元璋要先谦让一番,说自己功德浅薄,不足以担当造福万民的皇帝重任 。当然,这些自谦只是应景之词,是政治舞台上必不可少的程序 。百官只好陪着继续演戏,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跪地叩头请求,最后朱元璋为了百姓不得不接受皇位 。皆大欢喜 。
所以汉文帝要先推辞一番,最后再百官的请命之下,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不得不册立太子了 。古代医疗水平低下,或许代王后的四个儿子是得了什么传染病,或遗传病,超出了医疗范围,这才一个个相继离世 。而刘启本身天资聪颖,性格良善,温柔敦厚,深受拥戴 。母亲又是汉文帝宠妃 。种种优势加身,便顺理成章的登上了储君之位 。
文章图片
历史不会忘记有功之人
人一生追求的莫过于权利与名誉 。象征着九五至尊的皇位已经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利,那还能让皇上苦心追求的,只有圣明流芳百世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讲求中庸之道:木秀于林,风必催之 。堆流于岸,流必湍之 。处事圆滑,行事风格委婉是咱们一贯的传统 。
不管怎么样,文景之治都是君主社会的第一个盛世,福泽荫庇万民,奠定了汉朝大一统的根基,为大汉四百年天下留下铺垫 。这是属于他们的功绩,历史不会忘记 。
文章图片
【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刘恒继位时为何不设儿子为太子?不是亲生的?还是另有隐情】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站在历史的对岸,我们看着曾经的浮光掠影,心中依然会有无限感慨 。就像歌德说:“历史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尽管时光流转,时代不同,人性却相似 。这其中的权谋机变,治国理念,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想象空间 。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探究历史事件,是对我们几千年文化的认同 。观察历史,其实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历史 。
推荐阅读
- 汉文帝|刘恒到底是不是刘邦的儿子?专家:汉文帝和薄太后都非常清白
- 汉文帝|貌时软弱的汉文帝,为何能开创盛世,而没变成像汉献帝似的傀儡?
- 扶苏|李斯非常聪明,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继位?
- 刘彻|汉武帝年幼继位,为控制朝政而设计诛杀表叔,学者:此计至今无解
- 丰台大营|丰台大营到底有多少人?为什么是雍正帝成功继位的关键?
- 刘长|刘邦第七子刘长:力能扛鼎,屡次叫板哥哥汉文帝,最终绝食而死
- 汉文帝|汉文帝登基连发三道旨意,挑拨权臣内斗,将帝王之术发挥到极致
- 汉文帝|古代的大官若犯了死罪,往往不杀他而是让他自尽,这是为什么呢?
- 雍正|雍正继位后为何先封胤禩为亲王并委以重任,直至四年后才收拾他?
- 汉文帝|吕后、文帝们攒的钱都去了哪?为何西汉末年拿不出钱来赈济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