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为啥是个互联网公司,都想去卖菜,还费劲脑筋亏着本卖?
未来人们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需要一个像交通枢纽一样的交互中心,不只是交易,还需要有交流和互动。而这需要社区电商来满足,包括社区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
文:中外管理 任慧媛
责任编辑:胸怀天下
本来,卖菜似乎只是一份赚蝇头小利的生意,充满了人间烟火味儿,身边的农贸市场总保持着效率与价格的平衡。但近几年,偏偏资本横插进来,硬是开拓出一个生鲜电商赛道,围着“那几捆白菜、几斤水果”死磕。
此去经年,前赴后继,死去活来,生鲜电商拥挤的赛道内不但没能诞生出巨头,而且现有竞争者的盈利遥遥无期。
一边,“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上市首日开盘即破发,并较发行价仍在连日下跌。紧接着,蜜橙生活(原名“同程生活”)宣告破产,其发布公告称,“几年来因经营不善,虽经多方努力,但仍然无法摆脱经营困境。公司决定申请破产,现拟提出破产申请。”
另一边,阿里旗下盒马鲜生在5月秘密上线了新的社区电商项目“盒马邻里”,并于7月17日,宣布正式成立盒马NB(Neighbor Business)事业部,意图打造“普惠版”盒区房,其模式是用户提前一天在盒马App下单,第二天在自提点提货,商品则将直接从中心仓配送至自提点。于是,一场社区集中预约自提的买菜新战事就此打响。
有黯然离场者,有新进尝试者,也有巨头坚挺者,火热的生鲜电商市场究竟有多大的魅力?为什么在刚性的市场需求和庞大的市场规模下,有如此之多的公司参与却都未能脱颖而出?痛点究竟在哪里?99%都在亏损的生鲜电商业结局又会是什么?
文章插图
砸钱、砸流量、搞补贴:小玩家退场,只剩巨头火拼
翻看生鲜电商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2005年初创探索;2009年起,伴随移动互联网进入高速增长;从2016年进入行业调整阶段,一批实力不济的小玩家退场,市场份额开始向头部玩家集中。当时就有人断定,99%的生鲜电商必死。2019年,越来越多的生鲜电商资金链发生断裂,从而黯然离场。很多投资人自己也意识到,只靠资本“烧钱”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于是整体进入冷静期。
直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生鲜电商生意成为特殊时期居民的主要支撑,各大平台交易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生鲜电商,这个让巨头们垂涎已久却迟迟不敢乱入的市场突然出现了快速爆发的红利期。
于是自2020年10月以来,中国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挤到了生鲜电商赛道。10月的最后一天,美团CEO王兴在内部会议中喊出:美团优选和美团买菜的生鲜零售业务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仗。拼多多的黄峥一听说有人要抢地盘,立马表示未来5年投入不低于500亿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买菜业务将是拼多多的试金石。
滴滴CEO程维也立刻宣布滴滴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全力拿下市场第一名。阿里巴巴在生鲜零售大战中派出的主力军无疑是盒马鲜生,其配合天猫商超在生鲜零售领域形成了多方位的布局,并且领投了十荟团,投资总额近4.5亿美元。腾讯虽然没有亲自下场厮杀,但也绝不会缺席这场大战,重金投资了每日优鲜、兴盛优选,志在必得。
砸钱、砸流量、搞补贴,卖菜大战一触即发。
如果说疫情只是一个加速器,那么更重要的还是互联网巨头的自身需求,每家互联网企业都需要不断增长的业绩,而业绩来源的核心在于:一是有尽可能多的用户,二是用户尽可能多的登录平台并且买东西。所以,新用户对各大电商平台来说是珍贵的财富。要知道,现在各大平台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综合下来要将近200元——这也是为什么各大平台都在变着花样送钱拉新。而生鲜电商可能几个免费的鸡蛋就能得到一个新用户,这个获客成本,便宜到足以让平台兴奋。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马化腾|刷屏!马化腾: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随时可以被替换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业务|哈啰出行新公司业务含小客车租赁
- 快递公司|网购退货的时,卖家为何总是要强调不要发顺丰?总算明白了
- 快递|快递客服外包公司怎样与甲方谈?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腾讯三家公司|腾讯三家公司起诉“腾讯分分彩”侵权获赔 100 万
- 起诉|腾讯三家公司起诉“腾讯分分彩”侵权获赔 10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