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为啥是个互联网公司,都想去卖菜,还费劲脑筋亏着本卖?( 三 )


侯毅指出了前置仓的三个弊端:一是前置仓没有自带流量,需要通过“烧钱”补贴和满减活动保持流量的稳定性,一旦停止补贴,流量就会下滑;二是前置仓模式损耗无法解决,“晚上九点后库存几乎都是损耗,而门店可以通过晚市打折处理损耗”;三是无法容纳与仓店一体模式同等丰富的产品类型,从而无法提高客单价与毛利率。
在业内看来,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着急上市正是和前置仓模式太烧钱有很大关系。据说,每日优鲜已经“认怂”了,收缩了前置仓,转做TO B的智慧菜场业务,帮助传统菜市场做电商业务,包括改造线下菜场、向菜农提供技术服务及流量支持。而叮咚买菜也开始布局早餐店。
相比于前置仓的“重运营”模式,管理难度、初始投资都更低的社区团购明显更“轻松”,“社区团购”即向“团长”下单,当日或次日从小区底商提货或者送货上门。但在梁吉良看来,社区团购只强调“团”,没突出“购”,缺乏体验,并没有解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最后还是大鱼吃小鱼的资本游戏。而且社区团购同样面临建仓,不是靠一个社群或者App就能解决问题的。
对此,侯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每个供应商本身建一个仓就够了,现在为了平台,要在旁边再建一个小仓,否则来不及快速推进。这种借用了下游零售的优势,而把供应链成本强加给供应商的方法,并没有带来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升级,平台的成本优化只是对供应商的转移支付。
互联网公司|为啥是个互联网公司,都想去卖菜,还费劲脑筋亏着本卖?
文章插图
即便是“预售+自提”,看起来履约成本更低的盒马邻里,市场似乎也没那么大,更像是盒马主线下的支线存在,它没有延续盒马鲜生的上门服务,而是隔日自提,势必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且放弃了团长和补贴两个容易提高毛利率的抓手,流量获客将是摆在其面前的一大难题。
总而言之,我国较为复杂的城市层级,决定了生鲜电商没有任何模式可以通吃。但不管生鲜电商的模式怎么变,显然都没能摆脱盈利的困境。
“混搭”:未来生鲜电商的出路?
相较过去那个“各自为战”的生鲜电商市场,激进的扩张方式不再是主流,生鲜电商正在向强化运营,提升获客能力的方向迈进。在6月底,饿了么启动“新服务伙伴计划”,这意味着饿了么启动同生鲜企业的深度合作。相关数据显示,饿了么买菜频道对全国头部生鲜商家覆盖率超过了90%,包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盒马鲜生、钱大妈、清美等生鲜电商品牌。生鲜电商企业入驻第三方平台,意味着寻求更多流量支持,但在梁吉良看来,生鲜电商向平台靠拢只是寻求一个暂时的“避风港”,不依靠大平台流量,自己生存压力比较大,但是依靠平台,则肯定会被平台宰割,这和餐馆与外卖平台合作是一个道理。
不管是哪种生鲜电商模式,其实都属于社区商业,都在围绕着社区分蛋糕,但是目前都没能探索出一种明晰的模式。“就像原来的百货大型购物中心以纯购物为目的是难以生存的。未来生鲜电商一定会形成混搭模式,被平台化、多组合、丰富的购物体验所取代。”梁吉良告诉中外管理,消费者的生鲜需求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而一个家庭不会仅仅购买生鲜,甚至还会有其他需求,比如下水道需要疏通或者电器需要维修。
所以,要看到以整个家庭为单位的“吃穿住用行”多种需求组合。在这方面,虽然58同城和美团都在做,但还只是一种拼装,并没有把多种力量整合到一起,进行社区场景化打造,缺乏情感交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