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国难当头,为什么赵王还要杀掉李牧?因为人性最爱反噬没格局的人( 四 )


说穿了,还是赵王迁太小家子气了 。在他的心目中,他对赵国的未来已经没有信心了,觉得赵国迟早要灭了,这种悲观主义的情绪让他不敢也不愿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 。人在这种悲观情绪中,是很容易只看到他人的缺点和威胁,而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功劳的 。他觉得全世界都是自己的敌人,就算在前线为自己拼命的将士可能都是在想着分自己的家产 。赵王迁此时就像一个快要破产了的暴发户 。
李牧|国难当头,为什么赵王还要杀掉李牧?因为人性最爱反噬没格局的人
文章图片

一个内心越脆弱的人是越难相信别人的 。一个快要破产的老板最容易感觉自己的员工都要离自己而去了的 。这个时候,郭开扇阴风、点鬼火,说李牧拥兵自重、通敌叛逃,简直就是在赵王迁的伤口上撒盐 。那种“撕心裂肺”的愤怒是可想而知的,偏偏李牧还拒不交权,这不是逼着赵王迁更加自以为是地坚信自己的猜测和判断吗?一个走向极端的人是恐怖的,因为他不会去考虑任何后果了,毫无理智可言,所以赵王迁会不惜任何代价把李牧杀掉 。这在人性的丑陋中叫“我要死了,你也别想活了”,叫玉石俱焚 。
赵王迁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越没有安全感就会越想把所有的东西都抓得死死的,他的掌控欲就会越强 。所以这样的人是没有理智的,是经不起任何挑拨的 。
综上所述,赵王迁杀害李牧的逻辑其实是简单而又丑陋的 。嫉妒、不信任、不自信、看不到希望这些常见的负面情绪构成了最后的必然逻辑 。
李牧的悲剧反思
李牧|国难当头,为什么赵王还要杀掉李牧?因为人性最爱反噬没格局的人
文章图片

李牧和后世的岳飞其实是惊人的相似的,都是凭着热血和才华勇往直前的人,这样的人很可敬,但也很可叹,因为他们注定会是悲剧收场 。
传说中,李牧是一个先天性残疾,不能持剑自刎,最后只能把剑固定柱子上,吞剑而亡 。这就更增加了李牧身上的悲剧色彩 。李牧身上的悲剧来源其实总结起来也有这么几点:
1、生不逢时 。李牧其实没有生在一个更好的时代,此时的赵国已经不是一个健康的赵国了,它是一个畸形的躯壳,没有了灵魂 。自然也不会允许李牧这样有灵魂的人存在 。假设李牧生在赵武灵王时期,或者李牧崛起在长平之战时的赵国,以其灵活多变、善于调动、稳中求胜、出其不意的作战风格和运筹帷幄的军事才华,一定能够大放异彩,并迎接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
2、不合时宜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是性格本身是没有好坏的 。能够和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和平的状态就是好性格,不能被大的环境所接受或者容忍,就必然要进行反思或者改良 。李牧的性格在政治中注定就是一个悲剧 。李牧确实有超越常人的见识和才能,但这些超越常人的思维恰恰是他的悲剧来源,自作主张、不听调令、坚持己见、步步为营,这些其实都是优秀的人身上优秀的品质 。但是,曲高和寡,失去认同的好东西往往会变成坏结果 。类比的人就有岳飞,类比的事就有王安石变法 。
李牧|国难当头,为什么赵王还要杀掉李牧?因为人性最爱反噬没格局的人
文章图片

3、所遇非人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当同怀以视之 。古人为什么会把知己看得这么重?这是有道理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得不到他人认可的才华只能变成孤芳自赏的孤独,甚至悲剧 。假设李牧遇到的秦始皇那样的明君,李牧不会是这样的结局 。假设李牧碰到是赵国廉颇和蔺相如那样的贤臣良将,李牧也不会黯淡收场 。人最怕的是,生活在一群小人之中,还时时刻刻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君子 。当身为国之柱石的李牧受到诬陷时,赵国朝堂之上几乎都添油加醋的小人,少有仗义执言的忠臣 。李牧的悲哀又何尝不是当时整个赵国的悲哀?同时,郭开这个小人之前已经逼走了廉颇,还能身居高位,继续逼死李牧,这说明当时的赵王是多么不堪的一个君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