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宋庆龄守寡56年,一生辉煌,荣光无限,但少有人知她的苍凉( 二 )


家里的姐妹们锦衣玉食的时候,她在武汉的枪林弹雨里躲避追杀;
别人在办公室里办公,她却得追随着自己的夫君,四处奔波,颠沛流离 。
而她与宋家兄妹的决裂更体现在思想上 。
当全世界都主张宋蒋两家联姻,有大利可图的时候,她却不屑一顾 。
当蒋介石请求孙中山为自己做媒时,他请求孙问一问宋庆龄 。
庆龄一听到此事,反感至极,嘘了一声说,“宁可让小妹死了,也不嫁那个自称没有妻室的人,光在广州,他就至少有一两个相好的 。”
庆龄与孙中山情投意合的日子,正好是十年 。
这十年间两人互相促进,以思想为交流的基石 。
宋庆龄|宋庆龄守寡56年,一生辉煌,荣光无限,但少有人知她的苍凉
文章图片

(北上过程中,外界盛传孙中山已经逝世 。宋庆龄为了辟谣,特地请照相馆为她和病重的孙中山拍摄了这张合影 。分送给各大报采访人员 。)
十年后,孙中山病重,协和医院养病时,确诊为:肝脓肿转肝癌晚期 。
她坐在他身旁,泪流满面 。
她托着他的手签完了三份遗嘱之后 。放手 。他去世了 。
十年,以青春为筹码,结束的太快 。
他去世后,她继承了他的意志 。
为他永不熄灭的理想之光四处奔走,以他的名义参与国内外大事 。
酷刑、暗杀、追踪,她的朋友和支持者逐渐减少 。
庆龄一个人孤独无依地接受着所有的打击 。
孙中山遗孀这一特殊且异常尊贵的身份保护了她,却又使她更容易遭到敌人的攻击 。
她永远在明处,而别人永远在暗处,像过街老鼠一样流窜着 。
在那些动荡不按的岁月里,她的心,就像被理想这颗钻石照亮的无与伦比的矿藏,使她有足够的力量去燃烧,照亮迷雾,让她的一生始终走在路上 。
其实,她完全可以像其他很多的流亡人士一样,去巴黎或者柏林这样的城市里,过一辈子富裕的流亡生活,了此一生 。
可是她没有这么做 。
她一直在等,到了1949年,宋家只有她一个人留在大陆 。
十月一日,她终于赢来属于她的胜利 。
她不必在颤抖着双脚站在寒风里,也不用忍饥挨饿了 。
这一次,当百万人的游行队伍在紫禁城前的长安街上走过时,新中国成立,而她站在天安门的城楼上 。
这时,她已经五十七岁了 。
4
她狂热过,也固执过,但她终究没有成为一个老朽顽固的狂热分子 。
她还是她,仍旧重亲情,思念家人 。
晚年,她曾提起私奔对父亲的打击,“我爱父亲,也爱孙文,今天想起来还难过,心中十分沉痛 。”
想念起家人来,她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和你一样,也是三兄弟、三姐妹,可是我却无法与他们通信 。”
三十年来,她尽力打听家中姊妹的消息,可是与她来往的家里人寥寥无几 。
当年去柏林接她回国的宋子良算是其中与她关系较好的一个 。
有人从海外给她捎来了一张三妹美龄的近照,她凝望许久,始终窝在手里不肯放下,无尽言语汇聚在唇边,却只有一句,“我和三妹很久没有见面了 。”
她的一生绝大部分岁月里都是中国的一种非常崇高的象征 。
晚年的她却变得极具亲和力 。
她喜欢孩子,便收养了两个孩子 。
她痴迷于一切美好的事物,总是跳舞,参加社交,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 。
她抽熊猫牌香烟 。
只要有时间就去看电影,看戏剧 。
在北京生活,她家里还有一个小型放映室,能够看到最新的西方影片 。
这一切似乎与相隔千里的三妹美龄的生活,有了心有灵犀的契合 。
在经历了无数苦难后,她反而卸下了年轻时的严肃,冷静,说话风趣幽默,为人也极为诙谐逗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