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家法|皇权专制极高的清朝,存在哪些连皇帝都要遵守的“祖宗家法”
文章图片
上图_ 乾隆帝《万国来朝图》局部
二、大权独揽,乾纲独断
在帝国的统治上,清朝皇帝奉行的“祖宗家法”是一定要牢牢的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乾隆皇帝曾说:“乾纲独断, 乃本朝家法 。自皇祖皇考以来, 一切用人听言, 大权从未旁假 。即左右亲近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就是说所有权力都要属于皇帝,而皇帝做决策时要有绝对的权威,不能受其他人的干扰,更不能出现权臣窃取皇帝的权力 。
正是因清朝皇帝奉行大权独揽、乾纲独断的“祖宗家法”,所以从康熙开始,皇权便开始不断地得到强化 。如康熙十六岁便除权臣鳌拜,后设南书房以加强皇权 。雍正在位时又通过密折制控制了文官集团,军机处的设立则标志着皇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祖宗家法|皇权专制极高的清朝,存在哪些连皇帝都要遵守的“祖宗家法”】通过几代君主的强化,大权独揽、乾纲独断的“祖宗家法”深深地扎根在了清朝皇帝们的脑海中 。以至于皇位传到清朝已显颓势的道光皇帝的时候,道光还不停的将这一“祖宗家法”挂在嘴边,说:“(朕)自御极至今,凡批览章奏,引对臣工,旰食宵衣,三十年如一日,不敢自暇自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联必躬自断制 。”由此足以看出此家法影响之深远 。
文章图片
上图_ 乾隆射猎图,还有护其左右的御前侍卫
三、骑射乃满洲根本,保持满洲特色
清朝早在进关之前,清太宗皇太极便说“本朝言语衣冠不可轻变也,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不能改变国初之制” 。即皇太极认为满洲八旗之所以能够强势崛起正是因为渔猎、游牧民族的民族特色,而这一点是绝对不能够改变的 。
虽然我们现在来看,清朝进关后满洲八旗仍是不断地汉化,但与历史上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如辽、金、元等朝相比,清朝满人的汉化进程是较慢的 。这主要就是因为历代清朝皇帝在这一“祖宗家法”之下不断地采取行动延缓汉化进程所致 。
文章图片
上图_ 清朝八旗子弟
康熙为了让自己的皇子谨遵这一“祖宗家法”,特意告诫负责皇子教育的师傅们,一定要“导以满洲礼法,勿使皇子身染汉习”,还说什么“满洲若废此业,即成汉人,此岂为国家久远者哉!” 。乾隆的时候因为很多满人已经不会满语,所以皇帝下令凡是满人“如有不能清语(满语)者,在学则将管理宗人府王公、教习治罪,在家则将父兄治罪” 。乾隆视保持满洲特色这一“祖宗家法”最为重要,因为他认为“辽、金、元诸君,不循国俗,改汉、唐衣冠,致使传之未久,趋于灭亡,深感可畏 。”
嘉庆的时候满人汉化较前几朝速度加快,虽然没有什么办法改变,但嘉庆还是把这一“祖宗家法”搬出来,说:“我朝列圣垂训,命后嗣无改衣冠,以清语骑射为重 。圣谟深远,我子孙所当万世遵守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满洲的民族特色还体现在服饰上,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清朝官员夏天的钵形冠和冬天的折檐冠,包括衣服上的披肩、马蹄袖等其实都是满洲旧制 。
文章图片
上图_ 满族食俗与清宫御膳 配图
四、饮食“规矩”多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清朝皇帝关于饮食的一些“规矩”,如同一道菜品不可超过三口,这是防止别人知道皇帝的偏好口味而暗中下毒 。但实际上关于清朝皇帝饮食的“家法”“规矩”远不止这一点 。按照清朝宫廷里的“祖宗家法”,宫中为皇帝做饭的是专门的御膳房,皇后、太后及妃子等人有另外的膳房和饭房,与皇帝的御膳房并非一处 。
推荐阅读
- 梁冀|他做了13年傀儡皇帝,在厕所发动政变夺回皇权,却使王朝走向灭亡
- 明朝|明代皇权是否登顶?帝位高悬之下的假象,清朝设军机处后才是巅峰
- 永璇作为乾隆的第八子,为何能在皇权的斗争中活下来?
- 对于宋明时朝的皇权而言,它受到了哪些方面的约束?
- 韩王|《骊歌行》韩王只想做一个宠妻狂魔,奈何逃不过皇权争斗痛失挚爱
- 明朝|皇权与家权的结合体,明朝是如何把自己一步步玩死的?
- 皇帝|封建社会皇权至上,为何皇帝却依旧不敢直接杀权臣?
- 锦衣卫|在封建专制顶峰时代,明有锦衣卫,清有血滴子,两者有何差别?
- 吕雉|吕雉:独揽皇权,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刘邦一生精明为何不杀了她?
- 刘询|历史上,为什么汉宣帝可以成功的夺取皇权,而汉献帝却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