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朝人的发型:留电视剧中的发型要被砍头,这种发型仅存在于晚清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 。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清在颁布剃发令所要求的剃发标准,并非现在人们在清宫剧中看到的剃半个头,而是将头颅四周的头发都剃掉,只留一顶如钱大,结辫下垂 。在头顶留发一钱大,大于一钱要处死!那种清末才有的、现在不合事实地垄断了所有清装戏的阴阳头发式,放在当时也得死,清规定:“剃发不如式者亦斩 。”
文章图片
辫子和剃头是成反比的,这时的辫子已经简直比一条小蛇还粗!为什么会长粗?遗老张纺《清末社会鳞爪》记载:清军“在打交手白刃战时,将辫子缠于脖项,借以避刀砍 。所以军人的辫子较大,如发少则搭以假发,或加黑丝线,以壮其形态” 。
就这样,满清的辫子,经历了:鼠尾——猪尾—蛇尾的发展过程,才发展到我们今天认识的阴阳头的形态 。
二、清朝人发型的演变历程及特点
孔子后人,原任河西道台孔闻闻听剃发令奏言:
近奉剃头之例,四氏子孙又告庙遵旨剃发,以明归顺之诚,岂敢再有妄议 。但念孔子为典礼之宗,颜、曾、孟三大贤并起而羽翼之 。其定礼之大莫要于冠服……惟臣祖当年自为物身者无非斟酌古制所载章甫之冠,所衣缝掖之服,遂为万世不易之程,子孙世世守之 。自汉、唐、宋、金、元以迄明时,三千年未有令之改者,诚以所守者是三代之遗规,不忍令其湮没也 。即剃头之例,当时原未议及四氏子孙,自四家剃发后,章甫缝掖不变于三千年者未免至臣家今日而变,使天下虽知臣家之能尽忠,又惜臣家未能尽孝,恐于皇上崇儒重道之典有未备也 。……应否蓄发,以复本等衣冠,统惟圣裁 。
孔闻謤搬出孔子这块大招牌,又引金、元二代为例,满以为可以为孔家抵挡一阵,保住先世蓄发衣冠 。不料却碰了个大钉子,“得旨:剃发严旨,违者无赦 。孔闻謤疏求蓄发,已犯不赦之条,姑念圣裔免死 。况孔子圣之时,似此违制,有玷伊祖时中之道 。著革职永不叙用” 。
文章图片
连孔子的面子也不给 。这就揭穿了满洲统治者所谓尊崇孔子的真面目:“奉行儒术,崇饰观听 。”只不过是“南面之术,愚民之计”罢了 。清代辫子的演变满清自从建立之日起,一道剃发令改变了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全体男性的传统发式 。也由此展开了有清一代特有的激烈、残酷,持久的民族征服与反征服 。
然而,满清一代男子的发式并不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数次的演变:
一、后金时期以剃发为汉人归降的标准,男人的大部分头发被剃掉,只留脑后小手指细的一绺,拧成绳索一样下垂,称作“金钱鼠尾式” 。配合这样的发式,胡须只留上唇左右十余根 。二、清初时期以剃发为治国之策,自辽东地区广大汉族民众的反抗,至清入关后的无数次反剃发斗争中,成千上万的汉人为了护发作出巨大牺牲 。而此时的蓄发部位已悄然无声地逐步由脑后移到了头顶,但仍可称为“金钱鼠尾式” 。三、清代中叶,经过清初大屠杀以后,发式约自嘉庆初年起有所变化 。头顶著发的部位虽没有改变,但面积已远不止于一个金钱大,而是相当于一个掌心的面积,蓄发数量明显增加 。胡须亦从只留上唇左右几根变成包括下巴在内的全部了 。四、清代后期,即嘉庆以后男子的发式,逐步演变为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而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后,名为“辫子”或“发辫” 。五、清代末期,在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掀起的革命斗争中,把“剪辫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
推荐阅读
- 中国|全民做电商、送外卖、做抖音,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未来?
- 月嫂|三大高薪又缺人的职业,曾经被年轻人抛弃,如今再度高薪翻红
- hhb酒吧|去了马云开的酒吧后,我终于明白贫穷限制了一个人的想象!
- 人工费|同一箱牛奶网上卖25,为何实体店却要50看内行人的说法
- 点燃虚拟人的,不是元宇宙
- 李俊|抖音快手现象级刷屏,「男人的爱好」撑起一个金矿
- 硕士|硕士毕业四十岁下岗,转行开滴滴,普通人的痛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 国产品牌|买羽绒服,选择网购还是线下实体店?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别被坑了
- 数字|异乡人的“城市映像”:品味数字生活“杭州味道”
- 李乔昕|异乡人的“城市映像”:品味数字生活“杭州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