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朝人的发型:留电视剧中的发型要被砍头,这种发型仅存在于晚清( 二 )
从清末开始,到满清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一项重要内容 。从清末开始,到满清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 。
纵观满清一代经历的辫子演变过程,这个自然和必然的经历,具有如下一些很有意思的特点:
第一,发式沿着蓄发越来越多的固定趋势演变 。从前期金钱鼠尾式到中期的掌心大蓄发面积,再到后期绝大部分头发被保留下来 。
文章图片
第二,用一句形象的话比喻,可以说是由鼠尾巴变猪尾巴,再由猪尾巴变蛇尾巴,亦可以说是头发越蓄越多,辫子越编越粗 。演变历经整个清代,是一种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人倡导的、全社会的、潜在的自然运动 。而且是自下而上,不分汉满,不分军民,不分官吏、商人、农夫、市民、书生,乃至九鼎之尊的皇帝,都在跟着变 。
第三,发式的演变过程并非匀速,从1644年清兵入关到1799年以前,历时155年,占整个清代267年的多半时间,蓄发虽然也是沿着逐渐增多的趋势,但速度很慢,到1799年蓄发最多时也超不过全发的三分之一 。
而1799年以后,其变化速度加快 。在不过百年的时间里,蓄发已占全部头发中的大部分,超过了三分之二发式演变的速度正好与统治强弱相反,统治很强演变速度很慢,而统治能力减弱,则演变速度加快 。
第四,清代发式的演变还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有关 。满清一代267年间,一直持续着着发越来越多的演变趋势 。当这个趋势并没有达到蓄留全部头发的最终结果时,就断然地被剪辫子运动“截止”了 。这个满清贵族预想不到的形势,是由社会进步的新形势决定的 。
所以说,整个清代男子发式的变化,是与政治形势的变化分不开的,也可以说取决于政治形势的变化 。满清贵族不能永远维护清前期那样的稳固统治,所以也没有把发式维护在前期的式样上 。
三、孙之獬——剃发的罪魁祸首
孙之獬,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的汉奸!山东淄川人,明朝天启年间进士,授检讨,迁侍读 。孙之獬做官时正是魏忠贤当权时期,阉党吃香,他便成为阉党成员,着实过了一段好日子 。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倒台后,明崇祯帝下令毁掉由阉党编写的以排斥、诛杀异己为目的的《三朝要典》,孙之獬曾抱着《三朝要典》到太庙痛哭,为士林所不齿 。
文章图片
清军入关以后,他俯首乞降,自己带头与家人奴仆一起剃头留了辫子,并换上了满装,一心一意在山东等待满清主子的到来!清廷为收揽人心,接纳并让他当了礼部侍郎 。
但这并不是让他臭名昭著的原因,“剃发令”的倡议是孙之獬被大家牢牢记住、并被刻在耻辱柱上的最主要原因!
当满清刚进北京时,时因天下未定,允许明朝的降臣上朝时仍穿明朝服饰,只是满、汉大臣各站一班 。可是这个孙之为独得满清欢心,有心“标异而示亲” 。
一日上朝时他变得“焕然一新”,不但剃了发,留了辫,还改穿了满族官吏的服装 。当大臣们步入朝堂站班时,他很亲切地走进了满族大臣的行列 。满族大臣都自谓高人一等 。哪能容忍属下的汉臣孙之獬与之同班?
七嘴八舌又你推我拉把他逐出班外 。孙之獬自讨没趣,悻悻然走回汉班,汉臣恨他过于逢迎求宠,一个紧挨一个毫不松动,不让他入班 。徘徊于两班之间的孙之獬进退不得,狼狈万状 。于是这孙之獬一怒之下便上疏对满清提出下令让汉人剃发留辫 。本来早想彻底显示自己征服了中原的多尔衮便顺势采纳了这一提议,于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间,下达剃发令 。清军所到之处,以10日为限,“文武军民一律剃发如满族式样,不从者治以军法” 。
推荐阅读
- 中国|全民做电商、送外卖、做抖音,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未来?
- 月嫂|三大高薪又缺人的职业,曾经被年轻人抛弃,如今再度高薪翻红
- hhb酒吧|去了马云开的酒吧后,我终于明白贫穷限制了一个人的想象!
- 人工费|同一箱牛奶网上卖25,为何实体店却要50看内行人的说法
- 点燃虚拟人的,不是元宇宙
- 李俊|抖音快手现象级刷屏,「男人的爱好」撑起一个金矿
- 硕士|硕士毕业四十岁下岗,转行开滴滴,普通人的痛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 国产品牌|买羽绒服,选择网购还是线下实体店?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别被坑了
- 数字|异乡人的“城市映像”:品味数字生活“杭州味道”
- 李乔昕|异乡人的“城市映像”:品味数字生活“杭州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