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你会写信吗?——详解中国传统书信的五个部分( 六 )


对晚辈:字 , 示 , 白 , 谕 。
“叩”是叩首 , 俗称磕头 。鞠 , 鞠躬 。长辈对晚辈可以不用任何敬语 , 曾国藩致儿子曾纪泽的信 , 就用“手示”、“父白”、“父谕”之类 。
此外 , 我们还要谈一下关于信封的格式:
信封用语
有同学写信给我 , 说“彭老师敬启” 。他写得对不对?不对 。他的错误不在于称呼我老师还是教授 , 而是后面的“敬启”二字 。有同学会说:“敬启是尊敬您啊 , 怎么就错了呢?”下面我们来分析这句话的语法 。主语是“彭老师” , 谓语是“启” , 启是开启 , 这封信只有彭老师才能打开 。怎么“启”呢?“敬启” , 彭老师 , 你恭恭敬敬地把信打开!其实 , 我相信这位同学的本意不是这样 , 他确实想表达对我的尊重 , 但由于缺乏常识 , 适得其反 。
那么 , 给尊长写信 , 信封怎么写才得体呢?一般可以写“赐启”或“俯收” 。赐 , 是上对下的动作 。我们求人书法时 , 会说“请赐墨宝”;请人指教时 , 会说“请赐教”;请人读自己的信而说“赐启” , 属于同一种用法 。俯 , 也是上对下的体态 。我们给尊长写信 , 总是会在信末写“某某仰呈” , 对方高大 , 你才需要仰面递呈 。同理 , 对方收信 , 需要俯身 。有一位文墨很深的外国教授写给我两封信 , 一封上写着“彭林教授侍史” , 另一封写着“彭林教授行幰[xiǎn]” 。估计大家不一定能看懂 。“侍史”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个典故 。战国有四公子: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以及孟尝君 。《史记·孟尝君列传》说 , 孟尝君会见客人 , 与之谈话时 , 旁边有一屏风 , 后面有人记录谈话内容 , 这人的身份是“侍史” 。以后 , “侍史”就成了助手的代称 。写信的人自谦 , 表示这信不敢让对方亲自收 , 助手收下就行了 。
彭林|你会写信吗?——详解中国传统书信的五个部分
文章图片
“行幰” , 古代使者出行外访时乘坐的车子 , 外面围着的布帘称为“幰” 。我当时在该国访问 , 写信人把我看作中国文化的使者 , 所以用“行幰”一词 , 表示请车外边的工作人员收下即可 , 都是谦退自抑的表达方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