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甲午海战之败,为何说主战的翁同龢难辞其咎?其后人如今已是美籍( 三 )


海军强大与否 , 完全取决于是否船坚炮利 , 如果船炮不及时进行更新 , 很快就会落伍 , 再也没有与新舰队的一战之力 , 这样的情况即便是一位水手都明白 , 李鸿章自然心里清楚 , 翁同龢内心也和明镜一样 。
翁同龢身为户部尚书 , 在海军军费被挪用的情况下 , 没能给及时想办法找补亏空;
翁同龢身为清流领袖 , 手下言官众多 , 弹劾起李鸿章头头是道 , 慈禧不顾国家安危 , 挪军费而私用 , 他们却一个个噤若寒蝉 , 失了声 。
甲午海战|甲午海战之败,为何说主战的翁同龢难辞其咎?其后人如今已是美籍
文章图片

翁同龢仅仅因为自己的私怨 , 便奏定停了北洋海军15年的军费 , 仅仅在数年之后 , 1894年 , 日本海军便在“一意治军 , 效法西方”的情况下 , 海军实力跃居为新的亚洲第一 。
翁同龢又因为一己私欲 , 想要拿捏李鸿章 , 在日本“每年必添铁快新船一、二艘” , 而中国“部议停购船械 , 未能续添”的情况下一力主战 。
最终 , 甲午海战失败 , 中国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 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 中国海上力量荡然无存 。
事后 , 李鸿章被封为赴日谈判的头等全权大臣 , 他自知此去艰难 , 军事上的失败 , 他此去无非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 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 。
李鸿章邀请翁同龢共同前去 , 却遭到翁同龢的婉拒 , “若余曾办过洋务 , 此行必不辞, 今以生手办重事 , 胡可哉 ?”
最终 , 翁同龢因为极力主战留下清名 , 李鸿章因为签订丧权辱国的屈辱条约 , 而背上骂名 。
甲午海战|甲午海战之败,为何说主战的翁同龢难辞其咎?其后人如今已是美籍
文章图片

甲午海战失败 , 如果说李鸿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那么翁同龢不以大局为重恐怕也难辞其咎 。
中国有一句老话 , “家和万事兴” 。其实大家小家都是如此 , 身居要职并非是个人荣誉 , 而是承担着全国人民的信任 , 作为国家栋梁 , 大清的肱股之臣 , 翁同龢在处理个人与李鸿章的恩怨时 , 没有体现出栋梁格局和胸怀 。
甲午海战 , 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 为国效死命 , 胜败之责不在于三军不肯用命 , 而在于船不坚炮不利 , 如果翁同龢直言敢谏 , 带领清流规劝慈禧停止挪用海军军费 , 如果翁同龢能够承担起户部之责 , 想办法为北洋海军挤出开支 , 如果翁同龢能够从大局出发 , 与北洋海军同仇敌忾 , 与李鸿章做下聊聊国之利弊 , 想来 , 也就不会有北洋海军留给我们今天的悲壮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 , 翁同龢的后人 , 他的五世孙翁万戈 , 如今已是美国籍 , 并且将183件(130幅绘画、31幅书法、18件拓片及4件织绣)珍贵古董无偿捐给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
其中 , 最为珍贵的一件藏品当属清代王翚的画作《长江万里图》 , 这幅画作产生于王翚归乡期间 , 当时他因为创作了《南巡图》而名动一时 , 创作生命巅峰时期 , 又创作这幅《长江万里图》 。
翁同龢见到这幅图时 , 不禁惊叹:“真乃天下奇观也!”当他问价时 , 得到的回答是千金 。翁同龢虽为高官 , 千金的价格对他来说还是太高 , 他也不得不怅然若失的离开 。好在卖画之人念其是识货的大家 , 最终愿意以400金的价格成交 , 《长江万里图》就此成为翁家藏品 , 一直传到翁同龢五世孙的手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