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15军上甘岭一战成名,军长秦基伟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 二 )


范弗里特最后只得感叹志愿军战士的坚韧顽强,真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
上甘岭战役|15军上甘岭一战成名,军长秦基伟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
文章图片

图|硝烟弥漫的537.7北山阵地
事实上,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保障,打的就是综合国力,打的是战场之外的东西 。
众所周知,美军的强大,其中有一大半都是超一流的武器装备所赋予的 。另外美国又是世界大国,其他国家与其交战,莫名其妙就会觉得位于劣势,不敢放开手脚,毕竟美国的核武威力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早有明证 。
上文说了,范弗里特给克拉克的信中,说了联军有280多门大炮与200多架次的战机,而这些“大杀器”在上甘岭战役开始的第一天,就几乎全部投入了使用 。
空中轰炸先不说,先说地面上的,280多门大炮,按当时美军的大炮质量以及炮兵素质,一门大炮每天平均射出1000发炮弹是不成问题的,那么一天下来最少就是28万发炮弹 。
上甘岭战役|15军上甘岭一战成名,军长秦基伟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
文章图片

【上甘岭战役|15军上甘岭一战成名,军长秦基伟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图|美军炮弹堆积如山
28万发炮弹是怎样一个概念呢?
以当时美军装备最多的105毫米榴弹炮来讲,一发炮弹重量为15公斤,就是我们常买的10斤装大米三袋那么重,然而它的口径却只有半个多一点的手掌那么大,正所谓“浓缩就是精华”,而精华爆发开就是威力 。
这还只是一颗炮弹,而这样的炮弹足足有28万多颗,总重量共为4200多吨 。
以现在的装载量最多的17.5米重型卡车来说,载重为35吨,需要120辆这样的重卡才能装载得下 。这还只是按照美军最多配备的105毫米口径榴弹炮来说的,实际上很多都超过了这个口径,有不少都是200多毫米口径的 。
那么这个总重量,怕是得翻一倍 。不得不说,大概只有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才能发动起这么牛逼的后勤保障 。
上甘岭战役|15军上甘岭一战成名,军长秦基伟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
文章图片

图|1952年,美国和韩国军官在研究地图
在“上甘岭战役”中,联合国军一天发射28万发炮弹,不说给志愿军阵地上造成的近乎毁灭性打击,就是己方剩下来的弹壳,都能堆起一座大大的山头 。
按理来说,在这么大的炮火威力下,志愿军只有退却的份,联合国军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便能拿下咽喉重地上甘岭,进而把战线全面推进到上甘岭 。
只是,范弗里特没有想到的是,我军早已看出他的谋划,早就调遣了生力军到了上甘岭,并且早早地修筑了异常坚固的坑道阵地,并且有一系列的配套战术 。
上甘岭战役|15军上甘岭一战成名,军长秦基伟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
文章图片

图|坚守坑道的志愿军收到祖国人民的慰问信
美军依托后勤力量可以形成炮火优势,我军却总能因地制宜形成地利优势 。在朝鲜战场上,我志愿军经过不断的摸索,把原来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地道战术加以改良,逐渐形成了专门应对联合国军炮火的坑道反击战术 。
坑道是志愿军广大官兵在朝鲜战场的天才创造,它的功能不仅仅是防御敌军的炮火,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志愿军官兵们的生活场所,而且在生活功能上的完备,真是令人咂舌不已 。
秦基伟是当时驻扎在上甘岭的志愿军15军军长,他后来回忆道:“15军在上甘岭修筑的坑道阵地,光是坑道的顶就超过了30米厚,美军再猛烈的炮火落下来都和挠痒痒没啥区别,只是会震得慌 。”
上甘岭战役|15军上甘岭一战成名,军长秦基伟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
文章图片

图|秦基伟上将
我军战士在坑道里,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这里面不仅修筑有弹药库以及各种保障性仓库,日常存储有3-9个基数的各种枪支的子弹,以及迫击炮弹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