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15军上甘岭一战成名,军长秦基伟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 三 )


除了用作军用设施外,还建有专门的厕所、炊事房、水池等,能够满足战士们休整、生活所用 。
不得不说志愿军这种强大的坑道防御设施,才是志愿军能够抵抗敌军一天最少28万多吨炮弹的本钱 。
上甘岭战役|15军上甘岭一战成名,军长秦基伟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
文章图片

图|志愿军战士们在坑道中
顶住了敌军的炮火攻势不算,还能尽可能地发动反攻 。
唐章洪当时是15军的一个迫击炮手,他因为坑道的防御功用,在没有受到任何伤势的同时,仅仅一天就回击了联合国军1000多发炮弹,联合国军可没有修坑道,自然遭受到了相当大的创伤 。
敌军以炮火不断轰击,我军在有坑道防备的同时,不断用炮火进行反击 。
坑道是死的,如果我军不发动武装反击,光靠坑道,自然是挡不住敌军的,任何再完备的军用设施,都只有结合起优势的军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
上甘岭战役|15军上甘岭一战成名,军长秦基伟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
文章图片

图|志愿军战士在向前线送弹药
我志愿军无疑是其中翘楚,在阵地中不断调整力量,对敌军进行反击 。
因为敌军的迅猛攻势,原本留作数天的弹药储备,仅仅在第一天就告罄了 。这可让前线的指挥员们,心里冷不丁地跳了一下,一旦没有了持续的武装阻击,那么志愿军们是不可能守住阵地的 。
后勤保障,还是后勤保障 。从敌军到我军,成败的关键都在这四个字上 。
对这个致命问题,我志愿军领导在当日就深刻的意识到了,连忙把整个战场的后勤保障先紧着上甘岭来 。
上甘岭战役|15军上甘岭一战成名,军长秦基伟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
文章图片

图|志愿军钢铁运输线
按照关于上甘岭战役的相关史料,在1952年10月14日,也就是战役第一天的时候,15军后勤总部就在军长秦基伟的命令下,将主要后勤保障物资连忙运到上甘岭一线 。
志愿军总部也协调总后勤2分部,在原有第9大站保证15军的前提下,迅速抽调2个大站以及2个兵站医院的力量,给予15军尽可能的后勤保障 。
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总司令的洪学智,更是亲自来到后勤保障部,亲自部署上甘岭的后勤保障工作,在上甘岭前线联合国军打响第一炮的时候,就迅速从后方建起了一条通往志愿军前线阵地的生命运输线 。
15军军长秦基伟曾这样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二分部全力以赴,使我15军‘兵马壮、粮草足’”:
上甘岭战役|15军上甘岭一战成名,军长秦基伟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
文章图片

图|洪学智将军
为什么说是生命运输线呢?
因为美军在对以狙击山领和597.7高地发动进攻的同时,迅速出动大部兵力对上甘岭一带实施了武装围困,力求阻断在短时间内,阻断志愿军后方对前线的后勤保障支援以及大部兵力支援 。
我军要想打通这样一条运送战场物资的运输线,就要不断地冲破敌人的封锁,不断地与敌人战斗,还要尽可能保障物资的完好,除靠机智、运气外,就只有用大量战士的牺牲来保证了 。
所以说,这既是上甘岭志愿军们的救命线,也是后方支前支愿军们的送命线,哪怕“生命线”三个字已经颇为沉重了,可还是无法道出这条运输线背后的意义与牺牲 。
上甘岭战役|15军上甘岭一战成名,军长秦基伟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
文章图片

图|志愿军后勤部队巧妙地采取多种措施储运物资
坑道战术来源自地道战术,地道战的硬伤在哪呢?
就是怕被封住了所有出口,最后成为了瓮中之鳖 。同样的,坑道战也怕这个,一旦陷入了封锁之中,照样面临灭顶之灾 。
范弗里特当然清楚志愿军坑道战这个致命弱点,所以在发动对上甘岭阵地攻势的同时,就迅速调遣兵力对上甘岭我军据守点外围,形成了层层封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