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无眼者《阿姆河文明印章:形制篇》( 二 )


BMAC镂空铜印,中间的方形四周分别是花、鸟、蛇和弯月(或牛角)
大英博物馆收藏
印章|无眼者《阿姆河文明印章:形制篇》
文章图片

BMAC镂空铜印,几何纹饰
大英博物馆收藏
BMAC铜印上表现的动物纹饰非常丰富,除了羊、牛、虎、猴等哺乳动物,还有鹰、天鹅、乌鸦,以及鱼、蝎子、蛇等爬虫类 。风格抽象却又能准确把握动物的特征和形态,既不像两河艺术那么写实,也不像东方的会意而庄严,却是自有一番意趣(和战汉的玉器倒是有些) 。
印章|无眼者《阿姆河文明印章:形制篇》
文章图片

印章|无眼者《阿姆河文明印章:形制篇》
文章图片

印章|无眼者《阿姆河文明印章:形制篇》
文章图片

印章|无眼者《阿姆河文明印章:形制篇》
文章图片

印章|无眼者《阿姆河文明印章:形制篇》
文章图片

BMAC镂空铜印上的动物纹饰
大英和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另类”的阴文铜印
BMAC文明也使用过一定数量的阴文铜印,其体型较小,产地主要在巴克特里亚地区 。这些铜印的外形以阶梯十字或方形的为主,印面为铸造,但明显和阳文铜印的工艺存在区别 。
BMAC阴文铜印
采自【Salvatori 2000】
这些小印章的年代多在BMAC文明的鼎盛期(2200 - 1800 BC),纹饰以抽象的对称动物或几何图形为主 。
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阴文和阳文铜印的钮呈钉状且没有孔,可能具有簪子或别针(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过类似形状的别针)的功能——既首饰和印章的一物两用 。
BMAC钉钮铜印,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阳文铜印的“原型”
在BMAC文明的印章中,石质和其他材质的印章看起来是“小众群体”,但其实只是因为材料问题而不受古董市场亲睐,数量却并不稀少 。
石质印章有可能是阳文铜印的“原型”,或者至少在较早的时期石质和铜质是并行使用的 。这些石质“阳文”印章几乎都为几何纹饰,其中不少较为简单,或许反映了其制作工艺尚在起步水准 。对应的,这些印章的年代也相对较早(可早至2500BC) 。
印章|无眼者《阿姆河文明印章:形制篇》
文章图片

BMAC阳文石质印章的一些纹饰
采自【Salvatori 2000】
印章|无眼者《阿姆河文明印章:形制篇》
文章图片

某著名拍卖网站的“印度河谷印章”
中间有一枚阳文大理石印
下一节要说到的“印度河谷风格”也有几件
阳文石印的分布范围也非常广泛,在伊朗东部、印度河谷和阿富汗等地都有出土,反而在巴克特里亚和马尔基亚纳地区比较少见【注3】 。这也从侧面显示它们和阳文铜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甚至有可能这一类型是在从伊朗东部向中亚传播的过程中逐渐改为铜质的 。
BMAC的“印度河谷风格”
除了明显有着”阳文分隔“的石质印章外,一般的塔钮、鼻纽或其他钮式的石印也不鲜见 。光就形制来说,它们和几千年前(滚印盛行之前)就流行于西亚大地的各种平印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
【印章|无眼者《阿姆河文明印章:形制篇》】
印章|无眼者《阿姆河文明印章:形制篇》
文章图片

BMAC大理石方印,笔者以前的收藏
(博物馆多是印蜕图,只好用我自己的了)
这其中最为特殊的一类是方形的石质平印,因为这个子类中有不少在印度河谷文明中同样流行 。
印章|无眼者《阿姆河文明印章:形制篇》
文章图片

几种BMAC一般石质印章的纹饰,其中3即为“印度河谷风格”常见的形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