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_社会|在非洲有那么一个群体,即使家徒四壁,仍不惜花重金购置奢侈服装

如果游走在刚果(布),刚果(金)这两个国家,或许你会在街头上发现一个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的景象 。
他们就像从某个富人区里走出来体验穷人的生活一般,又或者像是某个贵族里的人来到落后的地方,接受人们羡慕的眼光!
非洲_社会|在非洲有那么一个群体,即使家徒四壁,仍不惜花重金购置奢侈服装
文章图片

这场会议将刚果河以东地区划为比属殖民地,即刚果(金),以西地区划为法属殖民地,即现在的刚果(布) 。
非洲_社会|在非洲有那么一个群体,即使家徒四壁,仍不惜花重金购置奢侈服装
文章图片

当殖民者来到当地的时候,他们意图教化在自己眼中“粗野无礼”、“衣不遮体”的非洲人,他们从欧洲带来了二手服饰,作为和当地酋长的谈判筹码,获得族民们的效忠支持 。
法属殖民地的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迅速成为“白人最喜欢的居住区域和殖民地政府驻地” 。在19世纪末,那里的人成为最早接受欧洲现代文明的人,他们常常得到二手服饰而非金钱作为报酬 。
非洲_社会|在非洲有那么一个群体,即使家徒四壁,仍不惜花重金购置奢侈服装
文章图片

但是,当一群游历过欧洲的非洲人以几近当时正统法国人的形象回到故乡后,优雅时尚的他们迅速成为年轻人崇拜的对象 。当地人开始不满足于殖民者以二手衣服作为报酬,继而从外表的改变开始抗击法国和比利时的殖民主义 。
非洲_社会|在非洲有那么一个群体,即使家徒四壁,仍不惜花重金购置奢侈服装
文章图片

1920年代,从欧洲回来的非洲人激发刚果本地的人从法国人和比利时人殖民主义中挣脱,抗争不平等待遇 。他们开始拒绝殖民者的二手衣服,并且以微薄的薪金从欧洲国家购置最新最时尚的衣服,模仿殖民者的衣着,并且衍生出一套属于自己风格的穿衣打扮 。
可以说,在这个群体的观念里,即使贫穷也要花钱从欧洲购置奢侈名牌衣服,皮鞋等,将自己塑造成时髦的角色,是对殖民主义在非洲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自卑感的抗击 。
非洲_社会|在非洲有那么一个群体,即使家徒四壁,仍不惜花重金购置奢侈服装
文章图片

这个群体的壮大甚至在后来诞生了一个组织,“La Sape”,即“氛围制造者和高雅人士协会”,形成一种流行于金沙萨和布拉柴维尔的次文化 。而这些成员,称为“Sapeur”,塞普洱 。
非洲_社会|在非洲有那么一个群体,即使家徒四壁,仍不惜花重金购置奢侈服装
文章图片

当然,这种次文化究竟是否真的能够消除殖民主义带来的所谓“自卑感”尚且见仁见智,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对人们的影响却是真实的 。
“La Sape”的协会成员都是随处可见的工人阶层,在工作日他们可能是油漆工,文员,司机等 。但到了休息日,他们就会穿上华服,干净的皮鞋出现在街头上 。
非洲_社会|在非洲有那么一个群体,即使家徒四壁,仍不惜花重金购置奢侈服装
文章图片

【非洲_社会|在非洲有那么一个群体,即使家徒四壁,仍不惜花重金购置奢侈服装】他们的目的地就是其他协会成员一起决定的聚集地 。共聚在一起互相闲聊,讨论衣服的搭配,颜色的选择,衣服的保养等 。彼此更会跳舞庆祝,以自己特别的形象“振奋”社区的其他人民 。
非洲_社会|在非洲有那么一个群体,即使家徒四壁,仍不惜花重金购置奢侈服装
文章图片

对比于将血汗钱投资在改善教育或者是居家环境,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个群体更愿意将钱投放在着装上 。
因为他们认为干净,卫生,高标准的外表,或是所谓的盛装能够振奋人心,改变整个国家的年轻世代 。
非洲_社会|在非洲有那么一个群体,即使家徒四壁,仍不惜花重金购置奢侈服装
文章图片

所以当塞普洱从街头上出现的时候,和他们光鲜的外表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们周围脏乱差的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