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马家军抗战:转战千里,马刀削得日军不敢冒头,但背后手段不磊落( 二 )


抗日战争|马家军抗战:转战千里,马刀削得日军不敢冒头,但背后手段不磊落
文章图片

马步芳和马鸿逵作为割据一方的军阀,骨子里最看重的只有地盘 。所以在国土沦丧的关键时期,他们宁愿将主力留在西北放马,也不愿让他们上前线 。因为一旦将手中的底牌全部折在抗战中,二马就丧失在地方的话语权,这也是他们保存实力的根本原因 。马步芳还曾给马彪下达命令“相机行事”,暗示其在前线不要把部队拼光,能不打就不打 。即想贪抗战之功,也要保存实力,二马怎谈英雄?
三:阻挠爱国青年,拿着万民伞发国难财
青海的抗日救亡运动,是以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为中心的 。他们在全省组建“学生抗日义勇军”,创建刊物宣传抗日,为前线将士募捐,将百姓的抗战情绪推向了高潮 。但马步芳和马鸿逵对待学生们的举动,表面上予以肯定,私下里却种种刁难,打击和阻挠 。作为“山大王”的二马,并不想看到这种高涨的爱国情绪把西北百姓全都送到前线去抗日,而自己成为有名无实的光杆司令 。
在骑一师皖北作战时期,马步芳还让马彪暗中包庇走私,从中牟取暴利,大发国难财 。拿着百姓送的万民伞,却又在欺诈国难当头的老百姓,骑一师的尴尬地位,只能说是马步芳一手造成的 。
【抗日战争|马家军抗战:转战千里,马刀削得日军不敢冒头,但背后手段不磊落】总而言之,马家军于抗战,有功,且有大功 。但西北二马,却绝对算不上真正的抗日英雄 。为了国家和民族而奋不顾身的那种的豪情,在他们身上并没有得到体现 。而历史的投机,却又成了他们的惯用的手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