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耶律楚材:房杜之才、孔孟之仁,成吉思汗的军师,是被忽略的圣人( 三 )


“此瑞兽也,其名角端,能言四方语,好生恶杀,此天降符以告陛下 。陛下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愿承天心,以全民命 。”
意思是,这是祥瑞之兽,它不喜欢弑杀 。大汗在这里看到这种瑞兽,说明是上天派它下来警示我们不可妄杀 。希望大汗听从上天的意思,保全这里的百姓 。
成吉思汗听完,沉思良久,下令停止屠杀,并且班师 。
耶律楚材|耶律楚材:房杜之才、孔孟之仁,成吉思汗的军师,是被忽略的圣人
文章图片

耶律楚材是儒学家,不言怪力乱神,他为何要违逆自己的想法,说这是上天派遣而来的“瑞兽”呢?因为耶律楚材为了让成吉思汗放弃杀戮,他宁愿违背自己的内心,诈称这是上天的意思 。结果,还真达到了效果 。
《道德经》说:“道由心生,此为非常道 。”耶律楚材心中的道,不是满口的《论语》《中庸》,而是万千生灵的性命 。
上文提到,成吉思汗等人攻入西夏的时候,耶律楚材不抢金钱和美女,却搜集了许多治病救人的大黄 。其实,这个故事还有后续,成吉思汗时代,对官员并没有系统性的约束,成吉思汗撤兵后,他留下的来官吏掌握了生杀大权,对当地百姓随意抢夺和掠杀,兼并田地、霸占民女之事犹如家常便饭,频繁发生 。《元史》云:
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 。
《元史·耶律楚材传》很长,这是唯一记载耶律楚材哭泣的字眼 。他的哭泣,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怜惜当地的百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耶律楚材上书给成吉思汗,请求成吉思汗下令,让各州郡不得随意征遣百姓,不得随意杀人,即使犯了死罪,也要上报后才能行刑 。在耶律楚材的努力下,当地百姓终于走出惶恐,归于平静 。
耶律楚材|耶律楚材:房杜之才、孔孟之仁,成吉思汗的军师,是被忽略的圣人
文章图片

成吉思汗去世后,窝阔台加速了“灭金伐宋”的计划,当时,南宋偏安一隅,中国的北方大多处于金朝的控制之中,窝阔台在灭金伐宋的过程中,颠沛流离的还是中原百姓 。《元史·耶律楚材传》记载:
中原甫定,民多误触禁网,而国法无赦令 。楚材议请肆宥,众以为迂,楚材独从容为帝言 。
蒙古人占领中原,颁布了属于蒙古人的特殊法令,由于中原百姓对这些法令不熟悉,误触禁网 。因法令严苛,很多百姓不仅要被处死,还要连累亲族 。耶律楚材当时担任中书令(宰相),他多次上书请求窝阔台宽宥这些百姓 。当时,窝阔台麾下的重臣都认为耶律楚材多管闲事,毕竟死的是“他国百姓”,和自己无关 。耶律楚材却不放弃,他多次劝说,终于劝动了窝阔台 。
耶律楚材对中原百姓最大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想方设法拯救了许多百姓,更在于他保留了汉文化 。
蒙古人灭金,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和金朝有世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展领地 。但是,他们只想着灭掉金朝,至于灭掉金朝之后,这广袤的土地用来做什么,蒙古人似乎没有多想 。在窝阔台的麾下,有一位叫别迭的近臣,他曾给窝阔台出了一个主意:
“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出自《元史》)
意思是,蒙古人以游牧为生,这些汉民居住的地方,对蒙古人意义不大 。不如将中国北方全部改造成蒙古人的牧场 。
耶律楚材|耶律楚材:房杜之才、孔孟之仁,成吉思汗的军师,是被忽略的圣人
文章图片

如果这个建议得到实施,不仅会颠覆了中国古代格局,对生态有着不可逆转的破坏,更严重的是,汉文化将会遭到灭顶之灾 。
耶律楚材是契丹人,曾为金朝之臣,现在又在蒙古大汗帐下效力,他和汉族的渊源并没有这么深厚,但是,他却不认同这么做 。耶律楚材知道,这件事关系到蒙古人的切身利益,他作为一个“外族人”,很难劝动蒙古大汗 。于是,他决定换了一种方式来劝窝阔台,他给窝阔台算了一笔账 。《元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