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陈友谅:天选之子,称帝4年,朱元璋骂他残暴,却故意隐藏另一面( 二 )
上文提到,陈友谅有“三杀”,其中杀部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陈友谅麾下有一员大将叫赵普胜(注意,不是邹普胜),此人是巢湖水军出身,本来和俞通海、廖永安等人一起投奔了朱元璋,后来他又背叛朱元璋,投奔徐寿辉 。陈友谅之所以能从元朝手中夺下安庆,赵普胜出力甚多 。当朱元璋攻下太平之后,和赵普胜的防区相邻,赵普胜多次带兵攻打朱元璋,朱元璋胜少败多 。为了对付赵普胜,朱元璋曾用了一招“反间计” 。《明史》记载:
太祖患之(指赵普胜),啖普胜客,使潜入友谅军间普胜 。普胜不之觉,见友谅使者辄诉功,悻悻有德色 。友谅衔之,疑其贰于己,以会师为名,自江州猝至 。普胜以烧羊逆于雁汉 。甫登舟,友谅即杀普胜 。
朱元璋买通赵普胜的手下,让他在陈友谅面前离间赵普胜 。赵普胜不知情,多次在陈友谅面前夸耀自己的功劳,甚至有些傲慢 。陈友谅对赵普胜非常不满,认为赵普胜对自己有二心,于是设计在船上杀了赵普胜 。
文章图片
赵普胜死后,陈友谅亲率赵普胜的水师再次攻打池州,结果“为徐达等击败,师尽覆” 。
在《明史》等诸多资料中都可以看出,赵普胜绝对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只可惜,他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
杀完部下,陈友谅又开始杀主子——“天完”领袖徐寿辉 。自从陈友谅取代倪文俊后,他连连占领元朝城池,立下赫赫战功,将士们对陈友谅佩服不已,而徐寿辉本就软弱,渐渐地,陈友谅的话语权几乎超过了徐寿辉 。《明史》曾记载一件事:
寿辉欲徙都之,友谅不可 。未几,寿辉遽发汉阳,次江州 。江州,友谅治所也 。
意思是,徐寿辉当时想迁都龙兴(南昌古称,又名洪都),陈友谅不同意,后来徐寿辉选择临时驻扎在江州(九江),而江州在陈友谅的控制之下 。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两点:
第一,陈友谅在“天完”政权中的话语权的确已经超出徐寿辉 。
第二,陈友谅当时很可能已经控制了徐寿辉 。
但徐寿辉毕竟是“天完”政权的皇帝,占着名分,陈友谅若想实现自己的野心,就必须要除掉徐寿辉 。《明史·陈友谅传》云:
伏兵郭外,迎寿辉入,即闭城门,悉杀其所部 。
陈友谅在江州设下伏兵,将徐寿辉左右的亲信全部杀掉,陈友谅自称为汉王,徐寿辉从此彻底成为傀儡 。1360年,陈友谅杀掉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为汉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朝”,史称“陈汉” 。
文章图片
不得不提的是,陈友谅的登基大典并不顺利 。史载:
会大风雨,群臣班沙岸称贺,不能成礼 。
即:登基大典那天,群臣本来打算朝贺,结果遇到了狂风暴雨,草草收场 。
陈友谅本是渔民之子,因机缘巧合参加了红巾军,辗转6年的时间,竟然当上了皇帝 。虽然隔壁的朱元璋也有非常传奇的经历,但陈友谅的传奇经历并不输给朱元璋 。因此有人说,陈友谅也是“天选之子”,遗憾的是,接下来二人的对决中,陈友谅败下阵来 。
三、两场决战、势不两立
陈友谅和朱元璋之间纷争不断,但影响最大的战役只有两个,一个是龙湾之战(包含安庆之战),一个是鄱阳湖之战(包含洪都之战) 。
先说龙湾之战,公元1360年,陈友谅软禁徐寿辉后,江西、湖广等地尽归其所有,他野心膨胀,便联合张士诚,打算东西夹击朱元璋 。陈友谅当时是元末第一大势力,他沿江而下,倾巢而来,第一仗便轻松夺走了朱元璋治下的太平(马鞍山),太平乃是南京的门户,太平一破,南京门户大开,朱元璋麾下众将心里都没底 。《明史·刘基传》云:
推荐阅读
- 华硕天选2怎么关闭键盘灯光
- 客观评价华硕天选笔记本怎么样?上手三周说真相
- 华硕天选笔记本电脑到底怎么样,参数如何!
- 华硕天选笔记本电脑怎么样?内幕使用评测揭秘
- 华硕天选真实使用感受?真相必看
- 华硕天选怎么样?亲身体验告知你实情!
- 华硕天选到底怎么样,参数如何!
- 华硕天选好吗?图文评测曝光
- 参考剖析华硕天选怎么样?深度测评剖析
- 华硕天选2PLUS怎么样?亲身体验告知你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