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陈友谅:天选之子,称帝4年,朱元璋骂他残暴,却故意隐藏另一面( 三 )


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 。
当时朱元璋麾下的众人给朱元璋提出两条出路:第一,投降陈友谅,第二,舍弃南京,逃往钟山,只有刘伯温认为不可,他最后给朱元璋出了一计,就是利用陈友谅的骄奢之心,诱敌深入,然后伏击陈友谅 。
陈友谅|陈友谅:天选之子,称帝4年,朱元璋骂他残暴,却故意隐藏另一面
文章图片

朱元璋采纳刘伯温的计策,让陈友谅的旧友康茂才写信诈降陈友谅,康茂把陈友谅引到河道狭窄的龙湾,《明史》云:
乃设计令其故人康茂才为书诱之,令速来 。友谅果引舟师东下,至江东桥,呼茂才不应,始知为所绐 。战于龙湾,大败 。
陈友谅趁夜到达龙湾后,呼唤本应来接应的康茂才,结果没见康茂才的影子 。陈友谅知道上当,但河道狭窄,他的大船根本无法掉头,就在这时,朱元璋一声令下,常遇春、冯胜等众将左右掩杀,陈友谅军心大乱,大败 。史载“死者无算,亡战舰数百” 。
陈友谅|陈友谅:天选之子,称帝4年,朱元璋骂他残暴,却故意隐藏另一面
文章图片

陈友谅在慌乱中换小船逃跑,朱元璋又派张德胜、花云等将领沿途追赶,一路上连续又打败陈友谅几次,陈友谅不得不放弃太平,逃回江州 。这一仗,陈友谅可谓损兵折将 。接下来一年内,朱元璋持续向西攻打,连续拿下安庆等重镇,陈友谅麾下有不少将领都投奔了朱元璋,这些降将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傅友德 。
再说鄱阳湖之战,鄱阳湖之战发生在公元1363年,此时的陈友谅,早已杀掉了徐寿辉,经过两年多的缓冲,他再次称霸长江流域 。这几年,陈友谅除了面对北方元朝的压力外,主要把精力都放在如何向朱元璋复仇上 。为了打败朱元璋,陈友谅招兵买马,麾下将士多达60万,他造了上百艘巨舰,史载:
“皆高数丈,饰以丹漆,每船三重,置走马棚,上下人语声不相闻,舻箱皆裹以铁 。”
陈友谅|陈友谅:天选之子,称帝4年,朱元璋骂他残暴,却故意隐藏另一面
文章图片

公元1363年,陈友谅出兵攻打洪都(南昌),元朝末年,洪都本被陈友谅占领,后来被朱元璋趁势夺走 。
1362年,朱元璋亲自到洪都视察,没想到朱元璋刚走,洪都守将祝宗、康泰二人便被陈友谅诱降,朱元璋大急,派邓愈复夺洪都,不料邓愈仓促间被打败,好在当时徐达正在湖广,徐达乃稀世名将,在他的攻打下,洪都又重新回到朱元璋的手中 。《明史纪事本末·卷三》记载:
南昌复定,太祖闻之,喜曰:“南昌控引荆、越,西南之藩屏,得南昌,去陈氏一臂,非骨肉忠臣不可守!”
朱元璋认为南昌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拿下南昌,就像断了陈友谅一只手臂一样 。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必须派一个信得过的“骨肉忠臣”守南昌才行 。
因为朱元璋的儿子当时还小,朱元璋便派了自己的侄子朱文正守南昌 。
1363年,陈友谅见时机成熟,率领60万大军攻打洪都 。
陈友谅|陈友谅:天选之子,称帝4年,朱元璋骂他残暴,却故意隐藏另一面
文章图片

朱元璋得到消息后,本应该立即去救援,但不巧的是,张士诚出兵攻打安丰,想要掳走小明王韩林儿 。一边是侄子朱文正,一边是自己的“主子”韩林儿,朱元璋最终选择相信侄子,朱元璋对朱文正派来的救兵说:
“归语文正,但坚守一月,吾自当取之!”(出自《明史纪事本末》)
朱元璋的意思是,让朱文正再坚守一个月,等他把安丰之围解了,就去救洪都 。
要知道,当时洪都被围,朱文正好不容易才派人逃出来送信,信使从洪都到南京,花了20多天,等他再从南京回到洪都,还要20多天,朱文正接到消息后,还需要再坚守一个多月,等朱元璋救出小明王韩林儿,倾巢救援洪都的时候,朱文正已经坚守了3个月,洪都城内,已经没有一片完整的瓦砾了,朱文正也身受重伤,奄奄一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