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费用|15岁的良品铺子,只见铺子,不见良品?( 四 )


与此同时,丰富的门店管理经验也使得门店的一亩三分地成为了良品铺子的品牌护城河。让良品铺子几乎免受社区团购、送货上门等的降维打击,而以商超为核心布局线下的企业则损失惨重。
综合来看,2020年良品铺子线下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接近51%,这也意味着良品铺子几乎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完美均衡”。
刚刚过去的618购物节,良品铺子全渠道销售额超过5亿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对全渠道拓展成型的良品铺子的一种褒奖。
而对于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休闲零食市场竞争,全渠道发展对于企业品牌寿命的延续至关重要。
内忧外患的尴尬处境
2005年,良品铺子的创始人杨红春从科龙电器离职了,和众多创业年轻人一样,开始追寻属于自己的职业经理人之梦。
通过一年的时间学习、沉淀、调研,走遍了武汉的大街小巷,考察了上百个食品企业,最终与创业团队一起决定以“良品铺子”来为人生中自己创办的第一个企业命名。
2006年8月,武汉广场对面的马路边诞生了全国第一家良品铺子。在那段最初的时光,杨红春和店员们一起站在店门口邀请路过的顾客免费试吃。
4个月过去了,到了年底良品铺子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成长起来,开设门店数达到6家,员工也增加到27人。
时光荏苒,一眨眼15个年头即将过去,在这15年间,良品铺子经历的门店的扩张、新投资者的加入、各种战略合作,当然也经历了疫情的洗礼。
随着当年良品妹妹的品牌logo形象逐步转变为“良印”的红色图形,越来越多人开始记住那句“让嘴巴去旅行”的宣传口号,开始把这个一亩三分地的小店当作另一个舒适的“家”。

销售费用|15岁的良品铺子,只见铺子,不见良品?
文章插图
良品铺子logo变迁史
打开良品铺子的官网有关品牌故事的介绍,上面这样写道:“‘铺子’是中国最原始的商业形态,是最让消费者感到亲切、自然、轻松的地方。即使销售规模再大,永远只是个‘为大家提供服务的小地方’的这种小生意模式。”
2020年2月24日,良品铺子正式完成上市,成为了A股历史上首家“云上市”的企业。高瓴资本董事长张磊在《价值》一书中也曾评价良品铺子为新零售的代表企业。15年间取得的成就,再配上全渠道、全品类、供应链管理上的优势,良品铺子应该欢呼嘛?
也许还远未到时候。
聚焦近期良品铺子的热点事件,居多的负面新闻多多少少让这个休闲零食巨头有些尴尬。先是今年2月良品铺子预披露了高瓴旗下三家子公司的减持计划,良品铺子的股价也随之一路暴跌。
尽管获利资本套现属于正常金融行为,但高瓴董事长张磊这波“过山车式”的操作,着实也改变了许多投资者原本看好良品铺子的想法。
而随后的7月吴亦凡解约事件,不仅让良品铺子高额的代言费用打了水漂(据传高达2500万元),同时股价也跟着吴亦凡一同跌入了谷底。
销售费用|15岁的良品铺子,只见铺子,不见良品?
文章插图
止不住的股价
尽管良品铺子很快站出来辟谣称合同早已结束,同时发布公告称将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回购约19万股公司股份,但这种“亡羊补牢”行为背后的成效,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诚然,近期一系列负面消息的出现都有其客观因素的存在,但良品铺子“原地踏步”的业绩也需要为资本的出逃负上责任。
首先,在营收与净利润的关键业绩上良品铺子的增长可谓是不温不火。2020年良品铺子营收78.94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增长2.32%;净利润3.44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增长0.9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