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朱标死后,朱元璋考虑过立朱棣为太子吗?( 三 )


【朱元璋|朱标死后,朱元璋考虑过立朱棣为太子吗?】也就是说晋王朱棡去世到朱元璋驾崩这四个月里燕王朱棣确实是朱元璋活着的年纪最大的儿子 , 说他是长君无可厚非 。但是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之君 , 他会为了立朱棣为继承人而冒险悬空储位 , 然后天天注意养生和自己的两个儿子赛跑 , 最后成功熬死秦王和晋王 , 扶持燕王上位?
想象一下 ,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为了确保自己的四儿子上位 , 和自己两个三十多岁正当年的儿子比谁活得长 ,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精神 , 这绝对是缺心眼才干的 。
三、捡漏的朱允炆
朱元璋或曾考虑过另立长君 , 但是大臣们的反对以及以往的历史教训 , 再加上朱元璋对朱标的偏爱 , 使得朱元璋最终放弃了另立长君的想法 , 仍从朱标这一支系中挑选继承人 。这是不是意味着朱允炆就能躺赢呢?并不是 , 相反朱允炆最大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
既然又回到了选孙子的议题上 , 那么接下来就来看看朱标的子嗣 。朱标的妃嫔不多 , 史书可查的只有两位 , 看来朱标这个人不太好色 。一位是元妃常氏 , 开平王常遇春长女;另一位是继妃吕氏 , 太常寺卿吕本之女 。
朱标的子嗣有六位(还是不少的) , 分别是虞怀王朱雄英 , 常氏生 , 早夭;建文帝朱允炆(洪武十年生) , 吕氏生;吴悼王朱允熥(洪武十一年生) , 常氏生;衡闵王朱允熞(洪武十八年生) , 吕氏生;徐简王朱允熙(洪武二十四年生) , 吕氏生;第六子 , 吕氏生 , 早夭 , 未命名 。
在朱元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时 , 朱标儿子中最有希望的就是朱允炆和朱允熥这两位了 , 这二人年龄相仿 , 在当时都已经十几岁了 , 勉强算作“长君” , 其他都太小了不予考虑 。
但这时候又有一道难题摆在了朱元璋面前 , 那就是朱允熥绝对不能立 , 只能选择朱允炆 。其实从名份上来说 , 按朱元璋自己定的《皇明祖训》来选择的话无疑朱允熥是最合适的 , 其生母太子妃常氏是朱标的原配 , 从宗法上来讲朱允熥属于嫡次子 , 由其继位完全名正言顺 , 并且常氏早在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就去世了 , 朱元璋也不用担心自己死后发生什么后宫干政的事情 。
但是朱允熥有一大劣势 , 那就是背后存在的母家势力 , 其母是常遇春的女儿、蓝玉的外甥女 , 常、蓝两家属于开国功臣家族 , 本来就已经势力颇大 , 如果由朱允熥继位 , 到时候会不会形成外戚干政的局面 , 再想到历史上那么多外戚干政夺取皇权的例子 , 朱元璋绝对不能容忍的 , 因而朱允熥出局 。
朱元璋|朱标死后,朱元璋考虑过立朱棣为太子吗?
文章图片

常遇春画像
这样一来就剩朱允炆了 , 但如果要选择朱允炆的话 , 在名份上又有点说不通 。因为朱允炆出生的时候 , 其母亲吕氏只是一个侧室 , 这也就使得朱允炆的地位在宗法上来看属于庶子 , 尽管后来吕氏被扶正了(朱元璋干预的结果) , 但其实在宗法制的规定下 , 根本没有什么侧室扶正一说 , 继室可以有 , 但得重新续娶 , 并且继室所生之子是要低于原配所生的 。退一步讲 , 不那么严格 , 就让吕氏扶正了 , 但其扶正后生的孩子才属于嫡子 , 而朱允炆的身份仍是庶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