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朝皇上御赐宴席,为争主次之位,礼部和开国元勋之孙吵起来了
殿试作为科举考试的最重要的一环 , 一旦被皇帝看重可以说以后的日子便可以飞黄腾达 。
殿试完毕 , 传胪后皇帝为嘉奖新科进士及读卷官 , 专门御赐的宴席 , 这宴席也叫进士恩荣宴 , 亦称“琼林宴” 。
在我国 , 特别是北方地区 , 只要谈论到大席吃饭那必然有主次席位之分 , 古代也不例外 。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 嘉靖五年(1526)发生的进士恩荣宴座次争议事件 , 究明世宗通过提升侍宴大臣地位 , 加强皇权的深层政治意图 。
文章图片
可以发现 , 明弘治以前 , 皇帝命武臣出席恩荣宴均载为“侍宴” , 自弘治三年(1490)起 , 开始出现皇帝命大臣“主席”、“主宴”的记载 , 且“主席”、“主宴”所占比例较大 。
进士恩荣宴中的武勋大臣 , 本就是以皇帝代表的身份参加宴席 。
他由皇帝亲自指派 , 代表的是皇帝的意志 , 因此 , 其在宴席中的地位本就是很高的 。
而自弘治起 , 皇帝开始注重凸显武勋大臣在科举宴中的地位 , 是向新科进士及宴内官员强调皇权的表现 。
自此时起 , 就为嘉靖年间关于恩荣宴位次的争论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
文章图片
恩荣宴位次争论
其实关于侍宴大臣出席恩荣宴的座次分布问题 , 明代并没有明文规定 。
嘉靖五年(1526) , 围绕武臣“侍宴”还是“主宴” , 是“中席而坐” , 还是“与内阁大臣左右分坐” , 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 , 最终以皇帝支持武勋大臣“主席”落幕 。
嘉靖五年(1526)殿试的进士恩荣宴 , “礼部命武定侯郭勋侍” 。
文章图片
郭勋向世宗奏道:“历年赐宴 , 主席大臣位次居中 , 今宴图乃左右列坐 , 臣无足齿 , 奈辱朝命何?”
他认为作为皇帝的代表出席恩荣宴 , 应是“主席大臣” , 理应居中而坐 , 而礼部仍将宴席设为左右分坐 , 有辱皇帝颜面 。
世宗下旨令礼部“如旧规行” , 意思就是让其位次居中 。待得入宴时 , 礼部已提前将坐席左右分列 , 并未居中留主席之位 , 郭勋不得已坐左席 。
宴毕 , 复上疏争之 , 认为主席大臣是皇帝的代表 , 按旧例应居中而坐 , 其余官员左右分坐 , 而礼部不遵旧规 , 本应将主席大臣座位居中而设 , 但却左右分设 。
文章图片
三月二十七日 , 礼部尚书席书上疏辩陈 , 席书的奏疏 , 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三各方面 。
第一 , 郭勋所言的旧规“主席中坐”一说难以立足 , “列席分坐”才是旧规 。
首先《明会典》既没有“待宴大臣中席而坐”的记载 , 亦无与“内阁大臣左右分坐”的相关规定 。
其次弘治以前的恩荣宴图相关记载已俱被烧毁 , 无从查考 。
文章图片
最后正德至嘉靖二年(1523)间的进士恩荣宴 , 待宴公侯均是坐于左手第一席 , 内阁首臣则坐右手第二席 , 其余以次分坐 , 即俱左右分席 , 无“主席中坐”事例 。故应以此为旧规 。
推荐阅读
- 明朝|在古代,截杀外地来的新官,然后冒充对方的可能性大吗?
- 明朝|明朝十六帝,没有一帝不奇葩:都在这儿了,值得收藏
- 明朝|明朝最奢华的皇室墓地,藏有五千多件珠宝,墓门敞开,却从未被盗
- 皇太极|明朝曾与皇太极和谈,双方筹码十分接近,崇祯帝为何坚决不同意?
- 郑和下西洋|印度洋捞出明朝石碑,内容经翻译后,世人才知郑和下西洋真实原因
- 俸禄|明朝俸禄低到令人发指,为何还人人想当官?只要陋规还在都能发财
- 于谦_历史人物|朱祁镇冤杀于谦,重夺皇位三年后,一大臣说:皇上,你被骗惨了
- 汤和|明朝唯一善终的开国功臣汤和,在其死后,为何爵位被彻底剥夺了?
- 明朝|有人说明朝领土4800多万,是真的吗
- 万贞儿|明朝贵妃万贞儿,大皇帝17岁依然受到专宠,与明宪宗同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