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朝皇上御赐宴席,为争主次之位,礼部和开国元勋之孙吵起来了( 三 )


明朝|明朝皇上御赐宴席,为争主次之位,礼部和开国元勋之孙吵起来了
文章图片

l其次是明代皇权构建的基础奠定了武臣的地位
明代最初以武立国 , 国家稳定后 , 文官势力逐渐发展 , 但武勋势力并未被遗忘 。
皇帝懂得“文武同方”的道理 , 虽武勋不直接参与朝中事物的管理 , 但在许多朝廷重大仪式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
世宗早在嘉靖二年(1523)命武勋“主席”时 , 就已表明了态度 。
嘉靖五年(1526)同意武勋在恩荣宴“中席主宴” , 也说明武勋力量始终是皇权支柱力量的象征 。
明朝|明朝皇上御赐宴席,为争主次之位,礼部和开国元勋之孙吵起来了
文章图片

l最后是明代皇帝加强皇权的必然趋势
皇帝举办恩荣宴的目的 , 就是让新科进士们感念皇帝的知遇之恩 。皇帝虽不亲临 , 设侍宴大臣就是要其代表皇帝出席宴席 , 以确保天威泽沐 。
明初是明代皇权集中的顶峰时期 , 不需要通过强调恩荣宴侍宴大臣地位 , 提醒新科进士及参宴众官皇帝的至尊之位 , 故而弘治三年(1490)以前 , 皇帝均命武勋大臣“侍宴” 。
明朝|明朝皇上御赐宴席,为争主次之位,礼部和开国元勋之孙吵起来了
文章图片

后来 , 随着皇权的削弱与内阁地位的崛起 , 皇帝受到种种限制 , 故自弘治起 , 皇帝开始在殿试恩荣宴环节有意地提升侍宴大臣的地位 , 显现出了皇帝通过令大臣“主宴” , 加强皇权的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