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为什么古代农民起义大多失败?从口号就可看出端倪!

《历史局中局》第3期: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
【起义|为什么古代农民起义大多失败?从口号就可看出端倪!】历史是不同的人做着相同的事,玩累了换一波人重复操作 。很多人看历史是单纯将某件事当真理,但那只是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发生的事情 。要了解历史发展规律,探寻其中奥秘,还是得在动态中寻找线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1个奇特的历史现象?古代王朝更迭多由农民起义造成,可最后成功夺取天下的大多是地主阶级,为何会造成这种现象呢?通过分析古代农民起义的口号,或许就能初步了解其中的奥秘 。
农民起义都需要口号,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政治纲领,要让农民知道为什么而起义是非常重要的,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场起义能否取得最终胜利 。
1.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吴广靠着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对戍边农民说延期到达目的地会被处死,继而发动了“大泽乡起义”,打出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由此拉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大幕 。但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翻译过来就是那些王公贵族,难道是与生俱来的吗?从而号召900戍卒要早日创业做富一代 。
可平民一下子要成为王侯将相,说得再天花乱坠恐怕也没多少人信 。而且起义之后他们就立刻以项燕、扶苏之名扩充实力,可见“大泽乡起义”绝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一次有预谋的行动 。从出发点来看陈胜、吴广的起义只是因为他们想成为王侯将相,多少有点屠龙者要成龙的意思,所以“大泽乡起义”在半年之后就失败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
起义|为什么古代农民起义大多失败?从口号就可看出端倪!
文章图片

9.“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与之前的农民起义不同,武昌起义是资产阶级发动的 。1905年,新生资产阶级代表成立中国同盟会,同时创立《民报》作为机关刊物,在《民报》上刊登了自己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8个字是对朱元璋的讨元檄文进行了修改,由于时代所限依然具有一定民族主义色彩 。之后的“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则说明民主共和时代即将来临,资产阶级也认识到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千百年来困扰百姓的土地问题,彻底解放底层劳动力,中国才有希望实现现代化 。
起义|为什么古代农民起义大多失败?从口号就可看出端倪!
文章图片

通过对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口号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民起义的目标从陈胜、吴广要成为王侯将相,到刘邦的无为而治,从张角带有宗教色彩再到朱元璋的恢复华夏正统,从王仙芝的平均到洪秀全的公有制,尤其是李自成和洪秀全都已经深刻意识到了土地兼并才是问题的本质,他们是要建立全新的分配制度,因此才能得到农民的广泛支持 。但李自成和洪秀全终究逃不过农民起义的弊端:对局势掌握不够全面、贪图享乐、内讧严重,能取得一定成就但不足以建立起全国性的政权 。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2.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3. 唐尚让.《代黄巢谕长安市民语》
4. 宋濂.奉天讨蒙元北伐檄文.《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026》
5. 吴善中.太平天国圣库制度是什么样的?【J】《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1期
这里是通俗易懂的武器知识/战争历史科普小站,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武器小站(wuqixiaozhan),谢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