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绩|徐世勣、李世勣、李勣——聊聊这个“三位一体”的大唐名将( 四 )


纵观李世勣一生,内战不提,仅外战中就灭掉了东突厥、薛延陀和高句丽三国——这样的名将要还是水货,世间还有谁堪称名将?
如果用一个词汇评价战场之外的李世勣,我还选“稳如老狗” 。
如果说军事成就上,李世勣在灿若星河的初唐名将中能排到第几位还有些争议的话,那么他在仕途上的成就则堪称无人能比 。比如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能历经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始终屹立不倒且备受重用的唯有李世勣与程知节,而程知节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显然无法与李世勣相比 。
李绩|徐世勣、李世勣、李勣——聊聊这个“三位一体”的大唐名将
文章图片

其实他能做到这一点非常的不容易,为啥?因为在当时的朝堂上,李世勣属于是没门没派的独立山头,在这一点上他跟李靖非常相似 。可是后者混成啥样?要么就是皇帝(李渊)跳着脚要砍死他,要么就是同僚们拿他当棉花弹,最后把自己搞成了孤家寡人,只好“阖门自守”,连亲戚朋友上门都不敢见 。而李世勣呢?在战场上稳如老狗,回到朝堂依旧稳如老狗,而且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他的人缘好到什么程度?在李世勣病逝后,皇帝李治为之痛哭并亲自送葬,还下令仿汉之卫霍故事,按照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的形状为他修筑坟墓,以表彰他亡突厥、薛延陀两国的功劳 。至于同僚则更不用说,“洎勣之死,闻者莫不凄怆”(《旧唐书·卷六十七·列传第十七》) 。
可能有人会不同意:这货不是出身瓦岗吗,怎么能算独立山头?
嗯,有这种想法的大多是被演义小说所误导 。关于历史上的瓦岗军有两个事实很重要——第一是瓦岗军分为翟让和李密两派,前者算得上人才的只有李世勣、单雄信和王伯当(这货后来还改换门庭了)等小猫三两只,而大名鼎鼎的魏徵、程知节、秦琼、罗士信、裴仁基等均是冲着李密才投奔的瓦岗;第二,直到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李密携大批豪杰来投后,瓦岗军的事业才算蒸蒸日上,却很快发生了翟李火并事件,李世勣也被砍成重伤 。于是他很快远走黎阳独守,而瓦岗军也在短短的一年多之后就迅速崩溃 。
所以翟派与李派之间既没动机也没时间攀交情,甚至可以说不相互捅刀子都算人品高尚,事实上也是如此 。后来王世充兵败、单雄信被俘后,在演义中号称跟这位“九省绿林总瓢把子”关系好得能穿一条裤子的瓦岗降将们,大多无动于衷或是蹲在旁边看戏,唯有同为翟派的李世勣出头宁愿拿自己的官爵换单雄信一条命 。后来求情失败,李世勣更是“乃割股肉以啖雄信”(《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九·唐纪第五》),以赎当年“誓同生死”之情 。
李绩|徐世勣、李世勣、李勣——聊聊这个“三位一体”的大唐名将
文章图片

跟旧日同僚攀不上交情,唐高祖李渊晋阳起兵的“元谋功臣十七人”名单中找不到李世勣的名字,又从未在秦王府或天策上将府打过工 。虽被赐以国姓,但他跟在初唐时期有着很强的政治、军事影响力的宗室集团也没啥往来——这样的孤家寡人,在当时除了李世勣几乎再无第二人,就连同样以孤臣著称的李靖,也曾在秦王府给李世民当过几天亲卫官呢 。
而且他的性格,尤其是作战风格又跟那位贞观大帝反冲,很可能为其所不喜 。要不然在后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位中,以李世勣之功勋,又咋会仅位列倒数第二?
不过要是让李世勣穿越一下,比如跑到汉初、隋初、宋初、明初去,估计这货即便不是被早早的一刀咔嚓掉,也得被打发到某个犄角旮旯去余生落魄 。
幸亏他遇到的是个格外与众不同的皇帝李世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