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政变|清史简述:辛酉政变的始末
清史简述:辛酉政变的始末
关键词:辛酉政变、辅政八大臣
前因
1861年11月2日,咸丰皇帝病逝不久,慈禧以太后身份,召见恭亲王奕?等人,宣读上谕,将端华、肃顺等辅政八大臣革职拿问,交宗人府议罪,史称“辛酉政变” 。
文章图片
▲慈安太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
2、辅政想要永久控制朝政
咸丰皇帝在第二次鸦片战中逃往热河,临终让八大臣辅政,获取了最高权力 。而此时的北京,还有恭亲王奕?与英法议和,因咸丰生前迟迟不肯回京,奕?权力坐大,声望远超辅政大臣,形成权力冲突 。
此外,还有一群朝廷旧臣,痛恨八大臣执政苛刻,围绕在奕?身边 。他们怒斥八大臣是误导皇帝的权奸,咸丰死后,矛盾越演越烈 。奕?和辅政大臣的个人关系,也并不好,肃顺曾查办过户部钞票舞弊案,奕?的家人,就受到过牵连 。
文章图片
▲恭亲王奕?画像
三、辅政八大臣
八大臣受到慈禧和奕?的联合敌视,但他们身为辅政,口含天宪,醇郡王奕譞(xuan)曾应召去见慈禧,就被肃顺大声呵斥 。那么,慈禧和奕?为搬倒八大臣,都采取了哪些手段?
1、依靠亲信,传递热河消息
辅政大臣获得最高权力,是在咸丰病逝于热河后,慈禧当时也在热河,而奕?远在北京,双方通信不便,主要依靠亲近耳目传递消息 。
宗室绵愉等到京后,就多次和奕?畅谈热河的情况,而醇亲王的福晋,因为是女性,可以自由出入宫禁,也成为了奕?和慈禧的传话筒 。军机处的很多人,更是把八大臣的一言一行,随时密报给奕?,为他提供了准确情报 。
文章图片
▲爱新觉罗·绵愉(1814年3月18日—1865年1月9日)
【辛酉政变|清史简述:辛酉政变的始末】2、笼络朝廷大臣,展开政治攻击
八大臣都是宗室远支,相比奕?,他们和皇室的关系非常远,经常被视作弄权祸国的小人 。因为在咸丰朝后期受到宠信,属于破格任用,八大臣没有军机大臣的头衔,但出于制度惯性,他们的政令和奏章,仍是军机大臣的名义发布,成了朝臣眼中的矫诏,慈禧和奕?利用这点,散播八大臣恶名,人们甚至开始怀疑,咸丰皇帝去世前,到底有没有让八大臣辅政?
辅政的八大臣背负政治恶名,行动举止又被时刻监视,以至在和慈禧奕?的斗争中,处处被动,孤立无援 。他们从热河返回北京后不久,形势已经基本明朗,六部中的很多官员,都在奕?暗示下,递上奏折,希望慈禧垂帘听政 。
文章图片
▲辅政八大臣剧照
四、如此快速的失败的原因
1、新朝无新政,忽视兵权
素来新皇帝继位,都会颁布诏旨,大赦天下、举行恩科,优待元老忠臣,可八大臣辅政开始,并没有一项收揽人心的举措 。
不但如此,他们还到处得罪人,因为各地总督巡抚向太后请安,就有十多名重臣高官,受到处罚,因此大失人心 。
此外,他们忽视兵权,认为握有咸丰辅政遗命,就可以号令天下,在政治上稍占上风之际,就自己提出解除军职,兵权尽失,而相比在京城中,为了准备政变,早就部署好防卫事宜的奕?,显然棋差一招 。
文章图片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
2、西方侵略者对他们的敌视
咸丰逃亡热河后,不愿回京面对西方列强,直到病逝,而辅政八大臣,继承了这一态度,遭到列强敌视,被认为是不愿承认已经签订的条约,从而全力支持奕? 。
推荐阅读
- 司马懿|司马懿只有三千死士,是如何政变成功的?看他的手段你就全明白了
- 司马懿|身边只有3000死士,司马懿就敢发动高平陵政变?他的底气另有所在
- 张柬之|八十岁的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后来下场如何?
- 梁冀|他做了13年傀儡皇帝,在厕所发动政变夺回皇权,却使王朝走向灭亡
- 赫鲁晓夫|朱可夫站台赫鲁晓夫:没有我的命令一辆坦克都不会动,政变失败
- 咸丰帝|为何咸丰的顾命八大臣,不敌慈禧一个女人?辛酉政变为何轻易成功
- 司马懿|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曹操还有五个儿子在世,为何没人反抗?
- 立英宗|这次不流血政变短短几个时辰,就改变了明朝的历史
- 德米特里·季莫费耶维奇·亚佐夫|最后一位元帅逝世!位及国防部长,获45枚勋章,曾策划军事政变
- 唐隆政变作为一场宫廷政变 期间的经过又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