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为何陕西的陕北、关中和陕南文化差异很大?听说过湖广填陕南吗?

陕西省位于我国大西北地区腹地,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汉、唐等14个朝代在陕西建都 。陕西省按地形和文化主要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 。
其中陕南主要位于陕西省秦岭一带南部地区,?包括如今陕西省的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区 。并且这里的汉中和安康非常像我国的南方地区,这里主要栽种水稻,盛产桔子和茶叶,这一点也和江南类似 。
陕西|为何陕西的陕北、关中和陕南文化差异很大?听说过湖广填陕南吗?
文章图片
陕南和关中、陕北差异还是挺大的,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在一个省里 。直到明朝以后,陕南才从四川省划入陕西省,而到了清朝,陕西省才有了现在地图上的区域划分 。
而这种历史上原因,也导致了陕西各区域文化差异挺大,并且方言差别也非常大 。比如陕南的汉中和安康的方言接近四川和重庆的方言 。而商洛北部的方言更接近陕西官话,也就是关中话 。像西部和南部各县的方言更多,有下湖话、客家话、江淮话、西南官话等等 。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陕西各地文化差异?大,方言又特别多的呢?你有没有听说过湖广填陕南呢?
原来,在清朝初期的时候,?陕南还是一片原始森林,一般被称为“巴山老林” 。这里人迹罕至,反而华南虎和狼甚至比人还要多 。那么这里为什么人这么少呢?
虽然在明朝时期,当时已经有大量的移民来到陕南开荒繁衍生息 。但是因为明末时期的张献忠和李自成农民运动,明朝末年和清军的战争,以及清朝初期的三藩之乱,陕南地区都是主要战场 。因为大量的战争动乱,导致人员大量减少,百姓流离失所 。《嘉庆汉阴县志》:“土著无多,所存十之一、二” 。可见,当时少了多少人,基本上成为荒芜之地 。
陕西|为何陕西的陕北、关中和陕南文化差异很大?听说过湖广填陕南吗?
文章图片
整个陕南地区,至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口都毁于战乱,或者流落他乡 。而随着清朝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清朝为了增加税收,避免耕地荒废,清朝采取了一系列优惠经济措施,以增加陕南地区的人口 。
顺治六年清廷颁布了《垦荒令》,后来又颁布了《垦荒劝惩则例》,不仅明文规定奖励垦荒者,还把垦荒的面积和人口的增减作为对地方官的考核依据 。
清朝顺治和康熙时期,不仅鼓励移民来开荒,还进一步采取措施强制移民,也就是说,你不想来,不好意思,也由不得你了 。当时,像福建、广东和江浙等省份的很多百姓被强制迁入内陆腹地 。因为当时强制移民的时候,官兵为了方便管理,担心流民四处逃窜,就把流民的双手绑上,只有上厕所的时候才解开绳子 。后来人们为了文雅,就用解手代指上厕所,以至于现在很多地方,老人口中仍然把上厕所说成解手,一代代流传下来 。
而陕南地区的气候又非常的适宜,土壤也很肥沃 。而当时的江南因为战乱,恰恰也有很多的流民在四处找合适的地方扎根安家立业 。种种的原因,才形成了清朝初年的“湖广填陕南”的移民潮 。并且,清朝为了鼓励在陕南开荒,这里的赋税特别的低,尤其比一些人口多的省份,这里的赋税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也吸引了很多的贫穷没有土地的农民来此开荒圈地 。
这些移民进入陕南地区以后,先在平原定居生活下来,渐渐人多了以后,一部分人又迁进了深山 。至乾隆年间,这些移民基本上遍布了整个汉水谷地和秦巴山地的老林地区,而陕南的移民潮,一直持续到道光年间才渐渐结束 。
因为清朝“湖广填陕南”的壮举,导致了在陕南地区,大多数都是外来移民,当地土著人极其的少 。陕南也被史学家称为“十家九客户,百年土著无”的“五方杂处的”移民区 。而据各种文献资料显示,在道光年间,陕南各地客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在百分之九十左右,基本上以湖广人口为主,也包含了少量的南方各省的移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