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杨修之死“真相大白”,并非死于“鸡肋”,看完肃然起敬

文|职业铲台
公元219年的邺城 , 秋风萧瑟 , 一个犯人被押赴刑场 。
与别的死刑犯不同 , 这个人显得特别从容 , 他平静的说出了一句临终遗言:我固以为死之晚也!
这个人就是杨修 , 汉末文学家 , 才子 。
随着他的死 , 他的大部分文学作品都因之轶失 , 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 。
小说中的杨修
杨修之死 , 读过《三国演义》或者看过相关影视剧的人 , 都很熟悉: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 数犯曹操之忌 , 终因私传“鸡肋”号令 , 被曹操斩杀 。
杨修|杨修之死“真相大白”,并非死于“鸡肋”,看完肃然起敬
文章图片

影视剧中的杨修
这么算起来 , 杨修是弘农杨氏中官最小 , 最没出息的一个了 。四十多岁才混个主簿 。这是因为杨修没有能力吗?
显然不是!《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都对杨修的能力有高度肯定 。(怀疑的看官可以去查阅史料)
在治世 , 以杨修的才华 , 弘农杨氏的背景 , “五世太尉”估计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问题在于 , 现在已经不是治世 , 大汉也已经名存实亡 。
02 那么弘农杨氏对曹魏是什么态度呢?
允许我穿越一下 , 曹丕篡汉后 , 看看杨彪的表现 。
曹丕请杨彪担任新建立的魏国政府的太尉 , 杨彪坚决拒绝 。
曹丕于是请杨彪担任次于三公的光禄大夫 , 赐杨彪延年杖及冯几 , 允许戴鹿皮冠 。这种待遇在魏国绝无仅有 。杨彪辞让 , 只穿着布单衣和皮弁入见 。
曹丕非常尊重杨彪 , 朝会待以宾客之礼 , 而不是君臣 。这大概是大臣所能享受的最高待遇了吧?但对杨彪似乎没什么作用 。
顺便一提 , 在魏国先后担任司徒和司空的王朗 , 是杨赐的学生 。而杨赐是杨彪的父亲 , 也就是说魏国的三公 , 事实上仍然是弘农杨氏的人担任 。杨彪似乎也没怎么领情 。
再把时间往前倒 , 献帝幸许都 , 杨彪被任命为尚书令 。因为东汉官制没有丞相 , 杨彪的名义地位相当于丞相 , 理论上是除皇帝外的最高官职 。曹操夺得大汉实权后 , 杨彪就诈病不出 , 不愿侍曹 。
杨彪和荀彧一样 , 典型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 不同在于 , 杨彪没有采取荀彧的以死抗争 , 而是“非暴力不合作” 。
杨修|杨修之死“真相大白”,并非死于“鸡肋”,看完肃然起敬
文章图片

影视剧中的杨彪
明明可以轻易到手的高官厚禄都不愿意要 , 又岂会让杨修在曹魏集团去延续“五世太尉”?杨修只担任区区相府主簿 , 原因或许为此 。
主簿这份工作 , 杨修干得很出色 , “是时 , 军国多事 , 修总知外内 , 事皆称意” 。
03 杨修为什么选择曹植?
树大招风 , 曹丕和曹植都极力拉拢杨修 , 固然是为了杨修的能力才华 , 更多的却是他背后那庞大的家族势力和影响力 。
作为当朝除曹氏 , 夏侯氏之外最大的政治家族 , 杨修想完全置身事外 , 估计也不可能 。他面临着一个事关家族兴衰 , 个人前途甚至生命的选择题 。杨修选择了曹植 , 为什么不是实力更强的曹丕呢?
我们先看看史官对弘农杨氏的评价:杨氏载德 , 仍世柱国 。震畏四知 , 秉去三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