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杨修之死“真相大白”,并非死于“鸡肋”,看完肃然起敬( 五 )


有人给出解释:是为了杀掉杨修 , 确保曹丕顺利上位 。
对此 , 我表示反对 , 因为此时的杨修为了自保 , 已经疏远曹植 , 向曹丕靠拢 , 说他转投了曹丕 , 勉强也说得过去 。
曹操还是杀掉了杨修 。杨修跟崔琰一样 , 支持曹丕还是曹植 , 都已经不重要了 , 曹操要对付的 , 是他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弘农杨氏 。
杨家“四世太尉” , 都有“清德”之名 。杨彪的“非暴力不合作” , 将来很难说不会变成“代汉”最大的阻碍 。
曹操时日无多 , 谁都知道曹丕继位后 , “拥汉派”和“拥曹派”会迎来彻底摊牌 。内忧外患下 , 急需要除掉弘农杨氏这汉朝的最后一根精神支柱 。直接杀掉杨彪 , 是不行的 。杨氏人口众多 , 门生故吏遍天下 , 牵涉太广 。
此时 , 代价最低的方式 , 自然就是杀掉职位并不算高 , 影响力也没那么大的杨修 , 以威慑杨彪系统 , 使之在“魏代汉”的革命中保持中立 。
杨修|杨修之死“真相大白”,并非死于“鸡肋”,看完肃然起敬
文章图片

三国演义 杨修
曹操虽然已经老了 , 却仍然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 。此时 , 两年前的“司马门事件”实在是再好不过的借口 , 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 杨修有没有在车上 , 有没有说出“诽谤”曹彰的言语 , 也不重要了 。
(个人观点 , 醉酒驾车闯司马门这种事情 , 可能有 。诽谤曹彰 , 以杨修的"谦恭才博 , 应该不会如此作死)
《三国志》记载的杨修死因则是“泄露言教 , 交关诸侯”
当然 , 曹操杀掉杨修 , 还有别的原因 , 比如他是袁术的外甥 。(且(杨修)以袁术之甥 , 虑为后患 , 遂因事杀之 。);
无论如何 , 杨修都非死不可;不论哪种死法 , 都显然不会是《三国演义》所说的原因:“恃才放旷” 。
杨修此时四十五岁 , 当然知道作为弘农杨氏的子孙 , 他所必然面对的结局 , 没有慌乱 , 没有惊恐 , 只平静的接受这必然的命运:吾固以为死之晚也!
自己的死亡 , 似乎早在他预料之中 。
死亡 , 对弘农杨氏而言 , 实在是平常不过的事情:杨震受奸臣陷害自尽;杨奇直言汉灵帝的昏庸;杨赐与灵帝争辩;杨彪阻止董卓迁都 , 还一度因为与袁术的婚姻关系 , 差点被曹操杀掉..........
忠臣 , 难道不就是一只脚在棺材里的特别物种?今天 , 终于轮到我杨修了!固然无奈 , 但作为汉臣而被害 , 岂不是身为杨家名士的最高褒奖?杨修虽死 , 清德长存 , 死何足惧?
名编壮士籍 ,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 视死忽如归!
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