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互联网人没有微信自由
编辑导语:进入职场之后,你可以没有任何顾忌地发送朋友圈、享受微信自由吗?许多人面对微信不自由的情况,可能会采取分组、切号等措施,但这些措施真的能解决根本问题吗?本篇文章里,作者总结了几位职场人士对微信自由的看法与讨论,一起来看一下。
文章插图
在职场上,你能想发什么朋友圈就发什么吗?你有微信群和微信好友自由吗?
几天前,微信做了一次改版。但谈到微信,大部分职场人的感受是:“我早就没有微信自由了”。5分钟之内必须回微信群消息、公司动态必须转发、发朋友圈要精确分组可见并字斟句酌,甚至有公司不允许员工私下建微信群。给领导捧场,在同事中表演,一个微信也是一个江湖。
随着微信的工具化属性越来越重,挤压甚至吞噬社交属性时,这样的现象不可避免。但也有人说,作为职场人,在996、内卷、PUA面前,谈什么微信自由。
今天,深燃和7位职场人士聊了聊他们的微信有多不自由。
他们中,有的人发朋友圈会被领导批,甚至不敢随便点赞,担心被同事盯上;有的人单独注册了工作微信,日常被信息填满,根本没时间切换回家庭号,导致错过家人朋友的信息;有的人在朋友圈吐槽电视剧,被对方公司投诉到领导面前;还有人离职后没响应客户的需求甚至被前老板批评;更有人对客户长期保持5分钟内回复、1小时内出具三种方案的响应速度。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一、“半生不熟”的人太多,朋友圈分了50个组丸子 | 33岁 文娱行业从业者
前不久,我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我特别喜欢这个方向,正好那个文章里写到了我喜欢的电影,我按捺不住发了一个所有人可见的朋友圈,转发语是我写的一段电影剧情点评。
5分钟后,一位领导私信我说:“下班后不要刷剧,多学习”。无语的地方在于,我们公司有AI业务,我看到这篇文章时其实还在联想公司的业务。其实我现在已经很少发对所有人可见的朋友圈了,发这个是为了看看有没有同样爱好的人。
我的朋友圈早就没有自由了。我平时上班时间都不敢给人点赞,一来是担心被领导看到了可能会觉得我摸鱼,再一个,给人点赞了,其他同事就知道我认识这个人了,我们同事们内部也会竞争,抢资源。有啥事非要点赞或评论,我就私信,有时候我点赞了,想起来又赶紧取消。
我的微信分组非常细,粗略数了一下,接近50个。公司同事只能看到公司的新闻报道,个人生活会给家人和关系极好的朋友看。
以前我会在朋友圈传播积极阳光的一面。但因为在一些公共事件上,我的个人观点很强,在朋友圈发出后时常会被一些半生不熟的人diss或说教,也会有人跟我在留言区吵起来,之后我觉得,我的生活的快乐自己知道就行,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微信主要是做熟人社交的,现在这种熟人社交反而让人觉得“窒息”,因为微信里“半生不熟”的人太多了,但因为工作需要又不能完全删除他们。
朋友圈相当于自家客厅,是表现出想表现的人格给别人,这个客厅里晒什么、怎么晒,都是有技巧的。微信好友会来客厅里做客,评头论足,但很多时候是利益关系才让他们来做客而不是真的是好友关系,让人觉得累。
微信上没有自由,我就去别处寻找自由。我在豆瓣、知乎、抖音、微博、ins上都交了朋友,纯粹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比如电影、书、二次元。我不会把他们转移到微信上来,也不会线下见面。
微信朋友圈社交发展到现在,就是弱关系社交,大家已经有一种共识,当有利益相关的时候才会深聊。现在,朋友圈是一个我几乎放弃了的地方,我不想打造朋友圈形象,设置了3天可见,也很少有冲动去发圈了。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马化腾|刷屏!马化腾: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随时可以被替换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业务|哈啰出行新公司业务含小客车租赁
- 快递公司|网购退货的时,卖家为何总是要强调不要发顺丰?总算明白了
- 快递|快递客服外包公司怎样与甲方谈?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腾讯三家公司|腾讯三家公司起诉“腾讯分分彩”侵权获赔 100 万
- 起诉|腾讯三家公司起诉“腾讯分分彩”侵权获赔 10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