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互联网人没有微信自由( 三 )
用微信快十年了,要说使用体验,总结下来就是:微信自由就是个伪命题,从注册那天起,就没有自由。
四、客户要求5分钟内回复,1小时内出具三种风格的方案Lily | 28岁 公关公司客户经理
我去年到新公司后开始对接一个团队长期服务的大客户。交接工作时,总监专门强调,这个客户有项规定,工作群发布通知后,被@的人必须在5分钟之内回复“收到”,提出的需求必须在1个小时之内出具三种风格的解决方案发到工作群。
比如,客户在群里要求第二天要出一篇部门大老板的发言稿,我们团队文案要立刻回复收到,并且在1个小时之内给出公司官方风格、口语风格、媒体客观风格等三种大纲给客户交由大老板选择。
总监说,“微信及时回复”这项规定尽管没有被书面写在合同里,但被客户当作衡量服务满意度的指标之一。之前就曾因为出具方案不够及时,客户在季评时揪住不放,说我们没有“效率”,在付尾款时扣了一部分。
一开始总监告诉我这项规定时,我觉得客户非常严苛,甚至有点不可理喻,但只能尽量适应。总监服务这个客户已经有近三年了,偶尔还会因为客户“突然袭击”的需求感到紧张。我更是心里时刻都绷着一根弦。
但还是有疏忽的时候。有一天半夜12点,客户突然在工作群提出需求@了我,当时我已经睡了,没收到回复客户就打来了电话,但我手机静音模式忘调了,自然没接到电话,客户接着便把电话打给了我领导。其实,那个需求也并非十万火急要立刻熬夜完成,完全可以第二天早上看到后再推进,但客户只想着先早点把任务布置下来。
第二天一早我看到消息之后,便赶紧在群里解释原因。好在总监接了电话进行了沟通,加上是半夜情有可原。但我现在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下班再也不敢把手机调静音了。
职场社畜连“下班自由”都没有,更不可能有“微信自由”了。现在,微信于我而言完全就是一个办公工具。因为经常策划活动需要拉群对接,现在即便我退出了很多群后,微信里依然还有900多个群聊。
至于朋友圈更是早就变成了“工作圈”,都是工作相关内容,而且我们同事之间能看到的朋友圈,也大都是给客户捧场的工作动态,很少个人动态。可能因为发一条个人动态,要遣词造句还要考虑分组对谁可见,太费脑细胞了吧。
五、工作号一年加了1300个好友,家庭号彻底“消失”在朋友圈Linda | 33岁 某传媒公司商务
去年,我换了新工作,做商务。为了不让前东家知道我的动向,我专门买了一个手机号,注册了一个新的微信号,工作上用。
一开始这个号只是作为过渡,但没想到,加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一年多时间,工作号加了1300多个好友,而生活号用了这么多年,也只有600多个好友。等我想切换回去时,已经彻底回不去了。
工作号要经常发一些工作相关的事情,我不想让朋友家人看到,所以就没有把家人朋友再加到工作号里,两个号的好友没有重叠。但我只有一个手机,只能登录一个微信号,我的工作又需要随时在线,这导致我大部分时候都是工作号在线。
一开始我还来回切换,后来觉得实在是太麻烦,家庭号就慢慢登陆得少了。我的家人和朋友们也慢慢发现,经常联系不上我了……
在家庭号的一些朋友群里,有时候我们聊天,我刚说完一句话,等不及朋友们回复,我就又切换回工作号了。等我想起来再登录家庭号,通常是两天以后了,而我们之前未完成的对话,已经被淹没在几千条未读消息中。
一开始朋友们还会时不时@我,因为经常莫名其妙我就突然“失踪”了,后来也没人@了。现在,在我的那些姐妹群里,大家默认我的微信号是个“假号”。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马化腾|刷屏!马化腾: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随时可以被替换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业务|哈啰出行新公司业务含小客车租赁
- 快递公司|网购退货的时,卖家为何总是要强调不要发顺丰?总算明白了
- 快递|快递客服外包公司怎样与甲方谈?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腾讯三家公司|腾讯三家公司起诉“腾讯分分彩”侵权获赔 100 万
- 起诉|腾讯三家公司起诉“腾讯分分彩”侵权获赔 10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