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中国唯一的神都,现在却沦为三线城市( 三 )


事实上,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洛阳的地位已超越长安,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唐高宗在位33年中,七幸洛阳,累计达11年之久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执政22年,除晚年一度回长安两年外,其余时间全在洛阳 。
神都洛阳在武则天的运作下,迎来了史上最高光的时期 。
唐高宗和武则天先后对洛阳城宫城进行重建 。上阳宫是最重要的听政场所,以建筑华丽著称,武则天长居于此,最后亦在此病逝 。唐朝诗人王建曾写诗称赞上阳宫的巍峨华美,诗曰:
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 。
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 。
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 。
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 。
——王建《上阳宫》
武则天的最大动作,是在洛阳修建明堂和天堂 。史书记载,明堂有三层,高度约为88米,中有通天柱上下贯通 。而天堂更宏伟,一共有五层,从第三层就可以俯瞰明堂,中间放置一尊大佛,仅佛像的小指就可并坐数十人 。明堂和天堂都在建成不久后遭火灾或风灾,毁掉后,又重建 。史载,为了重建,“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府藏为之耗竭” 。
从记载来看,明堂和天堂绝对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体木构建筑,一直以来,人们甚至不敢相信它们真实存在过 。直到1986年,洛阳一个施工现场意外挖出了一个直径3.67米的巨型柱坑,人们才终于相信天堂和明堂不是传说 。
洛阳|中国唯一的神都,现在却沦为三线城市
文章图片

▲复建的洛阳明堂天堂景区 。图源/图虫创意
武则天以巨大的财力和魄力,将洛阳打造成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神都”,借此为她建立武周政权及称帝造势 。当时的诗人宋之问在诗里还原出洛阳繁花似锦的景观,并欢呼这是一个千年一遇的太平盛世: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对于那个时代的诗人而言,武则天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明君圣主 。如前所述,为了对抗关陇集团,武则天需要构建自己的支持力量 。关陇贵族主要通过门荫入仕,固化和垄断阶层利益,而武则天则大力推动科举,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从而对关陇贵族入仕形成抑制 。
正如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指出的:“进士之科虽设于隋代,而其特见尊重,以为全国人民出仕之唯一正途,实始于唐高宗之代,即武瞾专政之时 。”
只要你有才学,哪怕出身寒微,没有关系,武则天照样给你官做 。出身论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了 。“初唐四杰”“文章四友”等文人活跃于这个时期,应该说跟武则天对于科举和文学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就算骆宾王在檄文中将她骂得狗血淋头,武则天仍然会惊讶于这名诗人的才气,而质问自己的宰相说,你怎么能错失这样的人才!
洛阳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科举和人才中心,即便在武则天死后,长安重新夺回帝都之位,但洛阳出人才的名声依旧深深影响着历史 。
长安城东洛阳道,车轮不息尘浩浩 。
争利贪前竞著鞭,相逢尽是尘中老 。
日晚长川不计程,离群独步不能鸣 。
赖有青青河畔草,春来犹得慰羁情 。
——佚名《东阳夜怪诗》
在不知名的唐朝诗人笔下,洛阳的繁华吸引着无数的士人和商人,为了名利,竞相奔走在通往洛阳的道路上 。这条洛阳道,不正是实实在在的成功之道吗?
武则天也成功了 。
在她的推动下,庶族新兴阶层的兴起,逐步取代了关陇贵族的地位,由此构成唐宋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进步内容 。而她依靠这股进步力量,登上了个人的权力顶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