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中国唯一的神都,现在却沦为三线城市( 四 )


690年,武则天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神都洛阳跟着女皇武则天,创造了一段伟大的历史——门阀士族统治没落了,科举士大夫阶层兴起了 。这是一个缓慢的进步过程,但它的发端无疑是在洛阳,光凭这一点,洛阳就足以在历史上不朽 。
洛阳|中国唯一的神都,现在却沦为三线城市
文章图片

▲隋唐洛阳城示意图 。图源/图虫创意
04. 最后的洛阳故事
巅峰意味着下坡的开始,接下来的洛阳故事就略显悲凉了 。
705年,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病逝后,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复位,还都长安,并有意降低了洛阳的地位 。
到了唐玄宗时期,他在位期间曾五次巡幸洛阳,但都发生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以前,主要是到洛阳处理武则天称帝时期留下的手尾,比如清理一些不合礼制的建筑、为被镇压的李唐宗室成员平反等等 。开元二十四年从洛阳返回长安以后,唐玄宗再也没有踏足洛阳 。
742年,唐玄宗下诏东都改名为东京 。
现在我们讲唐朝的极盛,都是讲“开元盛世”,实际上开元盛世是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执政时期奠定的人才、制度基础上出现的,是洛阳作为神都时期留下来的政治遗产 。
后来,那些没有经历过开元盛世的唐朝诗人,总是以洛阳的衰落来隐喻唐朝的衰落 。在他们看来,洛阳的繁盛一去不返,是整个帝国走向黄昏的一个缩影:
洛阳宫阙当中州,城上峨峨十二楼 。
翠华西去几时返,枭巢乳鸟藏蛰燕 。
御门空锁五十年,税彼农夫修玉殿 。
六街朝暮鼓冬冬,禁兵持戟守空宫 。
百官月月拜章表,驿使相续长安道 。
上阳宫树黄复绿,野豺入苑食麋鹿 。
陌上老翁双泪垂,共说武皇巡幸时 。
——张籍《洛阳行》
中唐诗人元稹写过一首更著名的诗,短短20个字,却让人读后有一种崩溃感: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元稹《行宫》
诗中的“古行宫”,正是唐高宗、武则天时期营建的洛阳上阳宫 。唐玄宗当年巡幸洛阳时留下的宫女,从青春少女变成了白头老妪,岁月不可挽回,而盛世同样一去不返了 。
无论对于洛阳还是对于帝国,更大的破坏源于唐玄宗执政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 。
在安史之乱八年间,洛阳四次在叛军和唐政府借用的回纥兵之间易手,四次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焚烧劫掠 。到战乱平息后,洛阳所存人口仅有原来的两三成,而宫室建筑“十不存一”,豺狼出没,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 。
诗人杜甫早年曾跟姑妈一起居住在洛阳,中年后又曾与李白、高适一同漫游洛阳,对这座都城有着深厚的感情 。但他晚年在南方漂泊,回忆往事,却不敢跟人打听洛阳的最新情况: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
——杜甫《忆昔二首》(节录)
整个中晚唐,面对帝国中兴无望,诗人们一个个渐生幻灭之心,这跟盛唐时期诗人写起洛阳总是一片繁华心生乐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童年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孟郊,有一次站在洛阳的天津桥上,看到了满眼萧条: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
——孟郊《洛桥晚望》
要知道,天津桥坐落在洛阳中轴线上,是城中最繁华的地带 。李白当年在天津桥南的酒楼里“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沈佺期退朝后从天津桥招摇而过,“天津御柳碧遥遥,轩骑相从半下朝” 。而到了孟郊的时代,短短数十年间,一切都换了容颜 。
城市老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