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神秘的江南织造:仅仅正五品的官阶,为什么能让封疆大吏瑟瑟发抖

自古以来,瓷器、茶叶和丝绸都是中国的象征,也是封建社会最主要的3种对外贸易品,外国商人费尽心思进入中国市场,除了倾销他们的商品之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倒卖这3种商品 。其中,丝绸相对更容易保存,更容易运输,因此更方便外国人倒卖 。
明清时期,为了加强对丝绸交易的管理,由朝廷出面在江南地区设立江宁(南京)、苏州和杭州三大织造局,也就是后人熟知的江南织造 。明朝时期,三大织造局主要由太监管理,到了清朝时期,改由内务府派遣专人管理 。
康熙|神秘的江南织造:仅仅正五品的官阶,为什么能让封疆大吏瑟瑟发抖
文章图片

包衣,说得通俗点就是奴隶,多数是早期满洲人和明朝打仗的时候,战败被俘的人,也有少部分是因为生活艰难困苦,选择主动投靠满洲人 。满清政权刚刚兴起的时候,满汉之分很严重,这些包衣毫无地位可言,子子孙孙都要给满洲人当奴隶 。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为了更好地发展军事实力,满清统治者根据八旗制度,将部分包衣归入旗下,虽然奴隶的身份没有彻底得到改变,但他们成为受到满清贵族甚至皇族直接领导的下属,待遇和上升空间都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
康熙|神秘的江南织造:仅仅正五品的官阶,为什么能让封疆大吏瑟瑟发抖
文章图片

清朝入关后,有一部分包衣被归入内务府,得到了接近皇帝的机会,其中最有名的两个人就是曹寅和李煦 。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皇帝的乳母,他自幼被选为康熙皇帝的伴读,成为皇帝最信任的人,电视剧和小说中经常出现的魏东亭,一部分创作灵感就来自于曹寅 。
康熙南巡的时候,几次住在曹寅家里,足见他对这位幼年玩伴的信任,著名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就是曹寅的后代,他的创作灵感正是来自于家族发迹史 。李煦的家族不如曹家和康熙皇帝亲近,但比其他包衣地位更高,因此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 。后来,李煦的表妹还被选为康熙皇帝的嫔妃,他从一个包衣变成了皇亲国戚 。
康熙|神秘的江南织造:仅仅正五品的官阶,为什么能让封疆大吏瑟瑟发抖
文章图片

因为这层关系,曹李两家在康熙朝备受恩宠,不仅官运亨通而且财源滚滚,再加上他们有“大内密探”的特殊身份,虽然官阶不高,却让封疆大吏和各地官员十分畏惧 。曹李两家向康熙皇帝呈送机密信息的方式,就是清朝中前期广为推行的密折制度 。
密折制度其实很早就有雏形,应该是脱胎于明朝的锦衣卫、东厂等特务组织 。顺治朝开始使用,康熙进行了一些规定,在保留监视功能的同时,严格限制监视者权力的扩张 。根据规定,能够使用密折的人大多为皇帝亲信,他们报告的主要内容,也基本是天气、粮食价格、社会流言和官吏风评,总体来说还算正常,毕竟在通讯不发达的清朝,统治者需要一个了解下情的方式 。
康熙|神秘的江南织造:仅仅正五品的官阶,为什么能让封疆大吏瑟瑟发抖
文章图片

在康熙五十年那场著名的科场舞弊案中,密折制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江宁织造曹寅和苏州织造李煦一共给康熙皇帝上了20道密折,帮助朝廷迅速理清了案情脉络,最大限度降低了负面影响 。
但是,江南织造的权力过大,影响力甚至超过封疆大吏,使得那些趋炎附势的官员纷纷主动向织造靠拢,又是送礼又是阿谀奉承,这是官场发展的必然性,无论任何时代都无法避免 。实际上,对于这种高高在上的地位,曹李两家都意识到了巨大的危险,但是又无可奈何,只能尽可能不去拨弄是非 。
康熙|神秘的江南织造:仅仅正五品的官阶,为什么能让封疆大吏瑟瑟发抖
文章图片

因此在康熙朝,曹李两家风光无限,但是康熙皇帝一死,情况就发生了突变 。雍正即位当年,苏州织造李煦被撤职,继任者很快就查出了李煦亏空的问题,李家随即被抄家,所有人再次变成奴隶,被拉到大街上进行贩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