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焕|朱三太子:隐匿64年,三易其姓,75岁被抓,康熙为何食言而肥?( 四 )
后游浙 , 止一古剎 , 有余姚人胡姓 , 亦宦裔 , 偶来寺 , 与我谈经论文 , 大诧曰:“子才学如此 , 何为流于空门?”乃延至其家 , 改易衣帽 , 劝蓄发 。
后来 , 朱慈焕云游到了浙江余姚的一座寺庙 , 遇到一位姓胡的官员 , 他见朱慈焕才学渊博 , 一表人才 , 便劝他还俗 , 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不过 , 当时朱慈焕化名王士元 , 就连他妻子都不知道他是明朝的朱三太子 。
所以 , 康熙年间多起“朱三太子”案 , 其实都和朱慈焕无关 。
岳父去世后 , 余姚一位叫张念的老和尚以“朱三太子”的名义起义 , 朱慈焕大惊 , 怕朝廷顺势查到自己 , 这才向妻子和长子说明自己的身份 , 带着全家躲到山东 。这段时间 , 朱慈焕短暂的改姓胡 , 后来又改姓张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 他和李力远相识 。
既然大家都不知道朱慈焕的身份 , 他又是如何暴露的呢?原来 , 在朱慈焕还俗之前 , 曾对一位庙里的老和尚提及过自己的身世 。后来老僧去世前 , 曾和自己的徒弟透露过 , 说朱三太子曾经在某寺庙里为僧 。不曾想 , 他这位徒弟因为犯事被朝廷抓获 , 为了将功赎罪 , 便将这条线索提供出来 。由于朱慈焕两次改姓 , 又远走山东 , 官府虽然有线索 , 但前后却花了20余年 , 才找到朱慈焕本尊 。此时的朱慈焕 , 从姓朱 , 改为姓王 , 又短暂改姓胡 , 最后改姓张 。他三易其姓 , 在民间藏匿了64年之久 。若不是老僧嘴不严 , 他可能就此消失于史书之上 。
文章图片
朱慈焕被抓后 , 朝廷先后将近期以“朱三太子”名义谋反的多个头目找来和他相互指认 , 他们都表示不认识朱慈焕 。可见 , 朱慈焕虽然隐匿64年 , 的确没有参与过“谋反”和“复国” 。
五、行三恪之礼 , 何食言而肥?
面对审问 , 已过古稀之年的朱慈焕用悲怆的语气说道:
况吾今年七十五岁 , 血气已衰 , 须发皆白 , 乃不反于三晋变乱之时 , 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 , 必占据城池 , 积草屯粮 , 招军买马 , 打造盔甲 , 吾曾有一于此乎?吾因年荒米贵 , 在山东教读度日 , 居近通衢 , 密迩京师 , 尚敢有谋反之事乎?
朱慈焕的意思是说 , 我已经75岁了 , 哪有力气谋反 。要谋反 , 也需要占领城池 , 囤积粮草 , 我家中无米 , 居无定所 , 哪一点符合造反的条件?
主审官被反驳得哑口无言 。最后只得一路押往北京 , 等待康熙决定 。哪知此人还没到京城 , 康熙便下令处决朱慈焕 。用康熙的话说:
朱某虽无谋反之事 , 未尝无谋反之心 , 应拟大辟以息乱阶 。
康熙的意思是说:这个老头虽然没有参与谋反 , 但难免他有谋反之心 , 立即诛杀 , 以正视听 。
文章图片
俗话说 , 杀人诛心 , 当没有证据的时候 , 就要用诛心的手段了 。这是上位者常用的伎俩 , 康熙也不能免俗 。
推荐阅读
- 人事|阿里“太子”被废,马云女弟子“接班”
- 李弘|太子李弘出局:仁厚柔弱不意外
- 武则天|相互辞让太子位,最终造就两大盛世,这样的兄弟俩你知道是谁吗
- 刘秀|互相谦让太子之位,造就两大盛世,这对古代兄弟你知道吗?
- 秦孝文王|太子苦熬14年后当上国王,登基仅3天便离奇驾崩,孙子是千古一帝
- 储君|此人本是唐朝太子,当26年储君中风瘫痪,父皇去世后却站了起来
- 李元吉|浅析唐朝帝位之争:为何李元吉想当太子,就只能和李建成联手?
- 约瑟夫·斯大林|从太子到阶下囚:斯大林次子给赫鲁晓夫下跪求饶,死时年仅40岁
- 皇太子|当了26年皇太子,中风瘫痪在床,得知父亲离世,他立马站起来登基
- 杨广|在古代最高危的职业不是皇帝,而是太子,看看做个太子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