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那些被地摊文学吹捧起来的“民族英雄”,何时才能消停?

引言
《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一方面,历史作为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可改变的;但另一方面,历史却又是由人书写的,是靠着记载历史的人所呈现在人的面前的 。
也正是因此,对于史实的书写,即便是写史者理性客观,也难免会加入主观情感 。而最真实的历史,显然也已经不可能还原了 。但是这种“不能还原”却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肆意的书写、解读历史,历史也绝不是唯心者中的“小姑娘论调”,它是很难被证实,但却可以证伪 。
冉闵|那些被地摊文学吹捧起来的“民族英雄”,何时才能消停?
文章图片

可事实是,冉闵在被后赵武帝石虎收为养孙之后,不仅与其父有着与东晋交战的记录,还取得了颇为耀眼的战功;石虎对于冉闵也是十分倚重,冉闵之父冉瞻甚至还是为了后赵而被匈奴所杀 。
可以说,冉闵对于所谓的华夷之分、正朔与否,显然是没有“忍辱负重”的概念的 。而至于杀胡令的颁布,则更是出于政治利益的措施,而且这项措施的范围可绝不只是“杀胡” 。
在石虎去世之后诸子争位,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石虎之子石遵对石闵(也就是冉闵)许以高官厚禄,可在石遵上位后并未遵守承诺,手握大权的石闵自然不能善罢甘休,便在石遵有意设计谋害自己之时,先下手为强,反杀了石遵,扶立石鉴 。
冉闵|那些被地摊文学吹捧起来的“民族英雄”,何时才能消停?
文章图片

这样的一起“专擅大权”的举动,自然也引起了后赵石氏的不满,于是密谋诛杀石闵的不计其数,最终石闵终于在判断胡人难为他所用之后颁布了杀胡令 。而在这之后,冉闵去掉石姓,可是彼时的他所改的不过是李姓,石鉴的皇位甚至都得以保存;直至月余之后,石闵才在石鉴又一次预谋谋杀他之后,将石鉴以及石虎之孙尽皆诛杀,随后他称帝、建立冉魏政权 。
可以说,杀胡令的颁布是他的不得已而为之,是政治利益的需要,而非民族大义 。而且关于这项法令的执行,无论是在《晋书》还是《资治通鉴》中都记载了“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
而且在治国理政上,冉闵的才能堪忧,轻信道士法饶之言,大兴兵戈,以致于中原混乱,民更为艰难 。冉魏建立两年后,更是被前燕所灭,作为前燕的将军,冉闵的对手慕容恪毫不讳言的评价冉闵:冉闵勇而无谋,一夫敌耳! 闵性轻锐 。
冉闵|那些被地摊文学吹捧起来的“民族英雄”,何时才能消停?
文章图片

可以说,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冉闵在十六国时期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将领,政治家,但将民族英雄、千古一帝这样的称谓加之于其身,显然是吹嘘、不尊重历史的 。
而且坦白讲,即便是相较于同时代的民族英雄祖逖、谢玄、刘裕而言,冉闵的功绩也难以比拟 。
“为国为民”的李鸿章
可一群连李鸿章画像都难辨真假的人,可想而知其历史水准 。而为何会有如此之囧况呢?无疑,地摊文学的刻画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冉闵|那些被地摊文学吹捧起来的“民族英雄”,何时才能消停?
文章图片

这其中,一个“李鸿章在签订《马关条约》前,在日本被浪人袭击,换回一亿两白银”的故事,一句《辛丑条约》中“王爷还小,这千年骂名就让老臣来背吧”的话语,传播甚广,更是让人听罢不禁涕泗横流,大呼可怜了我李中堂啊!
可事实上的李鸿章真的当得起这“为国为民”四个大字吗?
作为晚清时期的名臣,李鸿章在晚清洋务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承认 。而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军事装备,兴办近代军工、民用企业的做法也事实上推动了我国的发展 。

推荐阅读